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路徑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2-03-23 08:32:50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訊/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利率市場化一直備受關注,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問題可以簡約為存貸款的利率市場化問題。進一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在理論上存在先放開存款、後放開貸款;先放開貸款、後放開存款;存貸款同時放開三種路徑。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文章稱,目前來看,雖然“先放開貸款、後放開存款”的呼聲較高,然而具體的放開次序還要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市場的具體情況來定奪。

  文章分析,“先放開貸款、後放開存款”的路徑更為符合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貸款利率決定的是資源的配置,存款利率則決定財富的分配。貸款利率合理化有助於實現儲蓄向投資的最優化轉換,由“看不見的手”引導資金流向收益最高的產業,實現經濟資源的帕累托分配;而存款的扭曲是對儲蓄者財富分配的扭曲,帶來資金供給方的不合理投資回報。相比較而言,貸款利率對於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占主要影響,對其放開的訴求更加迫切。

  然而,從國際經驗來看,貸款先行還是存款先行並沒有給出一個成功的範式。就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的狀況看,貸款利率下限放開的準備工作更為充分。在過去的2011年里,中國人民銀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大量回收銀行間的流動性,使得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受到嚴重削弱。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方向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集中在大企業上,本來就不占優勢的中小企業貸款受到更加嚴重的擠壓。相比較而言,銀行對大企業的談判能力相對低,這部分貸款正常情況下實行貸款基準利率下浮的比例較大。但根據數據,商業銀行貸款下浮的比例已經逐漸減少。

  從這一角度看,貸款利率下限的控制似乎已經不再起制約性的作用,現在放開貸款利率下限並不會帶來貸款利率的過大波動,能夠最大化的釋放貸款利率改革風險,於無聲之中實現管制向市場的轉變。同時,也能夠給予商業銀行充足的時間來增強貸款定價的能力。有利於保持銀行業合理的結構,引導銀行業向著更加健康的行業格局發展。

  在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中,受到衝擊最大的不是大型商業銀行,而是中小銀行。如何避免對中小銀行帶來過大的衝擊,甚至迫使其倒閉是控制風險的核心內容。貸款下限的放開,無論從貸款期限上講,還是從貸款投向上講,都對中小銀行有一定的保護,能夠最大化的減少對中小銀行的衝擊。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