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如何看待高校“偽娘團”走紅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15:14:32  


當下在大陸高校走紅的愛麗絲偽娘團(圖片來源:貓撲)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訊/最近,一個由大學男生組成、由男生反串女生表演的“愛麗絲偽娘團”在高校走紅,他們商演接連不斷,每人每次的出場費為500元,並且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加入。大學生、偽娘、商演,這一系列火爆概念迅速吸引了大量的社會關注。該如何看待“偽娘團”走紅?“偽娘團”為什麼能走紅?有輿論指出,“偽娘團”的走紅反襯出團體的墮落、藝術的失色,是值得個人、學校、社會深思和反思的。在藝術取向、價值迷亂的多元時代,藝術真的不能這麼扭曲和胡鬧下去了。也有輿論指出,與其一味地譴責高校“偽娘團”,不如多追問:究竟誰在消費大學生“偽娘”?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社會心理?這是高校“偽娘團”走紅背後的真問題。

莫讓主流價值在“偽娘”表演中迷失

  2012年04月10日08:35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作者:顧駿(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最近,一個由大學男生組成的“愛麗絲偽娘團”,在各種動漫秀上走紅,並在當地高校“有了一定的名氣,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加入”。大學生、偽娘、商演,這一系列火爆概念迅速吸引了大量的社會關注。 (4月9日《武漢晚報》)

  該“偽娘團”有團員20多人,來自武漢多個高校,全部為在校男生。“偽娘團”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動漫社團,有一次參加活動時,女生正巧都不在,就由男生反串,“沒有想到,演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於是幹脆成立了這樣一個“偽娘團”。現在,他們已小有名氣,經常參加商演,出場費是每次每人500元。

  該團體的“經紀人”同樣是大學男生,他表示,團員“平時都大大咧咧,舞台上,他們是‘女人’;舞台下,就還原到本色。打籃球、看球賽,男生鐘愛的運動他們一樣喜歡”。雖然一切貌似正常,不過,這些學生都不願意透露真實姓名,只報“藝名”,而且一致表示,畢業了還是一樣要找工作。言下之意,不會成為專業“偽娘”。這說明,其實這些男生內心存在某種糾結。

  說實話,普通人聽說這種團體,也很難不糾結。

  記得筆者有次接受採訪,被問及對“偽娘”的看法,當時回應是“社會觀念多元化”,現在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願意幹什麼,只要不違法,不妨由著他們幹,要不讓他們幹,還真不行。

  冠冕堂皇的話沒說完,轉念想到,做父母的平時再怎麼開明,冷不丁哪天聽見門響,進來的不是兒子,而是一名“偽娘”,會作何反應?再聽說孩子不僅“偽娘”,而且“商演”,會不會當場崩潰?

  男生玩Cosplay(角色扮演)反串下女生,好像沒必要大驚小怪,但參加商演,每次酬勞500元,觀看的人眼睛盯著什麼?驚艶還是獵奇?這錢拿得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在社言社”,大學生社團不是企業,大學校園對學生社團自有規定,這個由多所高校的學生組成的社團到底在哪所大學注册? “偽娘團”商演不斷,似乎主管部門也不該聽之任之,社團的輔導老師發揮了什麼作用?

  “在商言商”,大學生社團搞商演,還邀約不斷,這算不算“無證經營”?商業演出屬於文化產業,這大學男生演“偽娘”是否符合國家的文化產業政策?恐怕,這對當代大學生樹立主流價值觀未必能有多少助益。

  “在教言教”,家長把孩子送進大學,希望他們走出校門時一表人才,現在“如花似玉”的,到底算哪門子“人才”?如此“勤工儉學”有多少父母能夠認同?

  筆者自認不是守舊之人,但搜盡枯腸,實在找不到多少可以為“愛麗絲偽娘團”辯護的理由。是自己心胸狹窄,面對不了“社會觀念多元化”的現實,還是“多元化”已經到了無原則、無邊界的地步?

  其實,社會觀念再多元化,總有一條底線,這底線不是“法無禁止皆可為”,而是一個社會的主流傾向。多向化的價值觀及其帶來的個人生活方式變化,只能是“小眾”的,否則很容易帶來認識上的混亂無序。人類至今尚未擺脫的生物學局限,就構成了“偽娘”等價值觀的邊界。

  一個開明的人不會希望更不會呼籲對“偽娘”趕盡殺絕,但肯定會關切“偽娘”的構成、規模和存在場合。如果說,有人對男孩表現得娘娘腔接受不了,那可能是小題大做;但作為主流文化傳承之地的大學校園出現商演定位的 “愛麗絲偽娘團”,此種“多元化”就值得商榷甚至要引起警惕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