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和解顯包容 團結講原則

http://www.CRNTT.com   2012-04-11 08:53:08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訊/香港大公報今天登載作者為資深評論員周八駿的文章“和解顯包容 團結講原則”,文章說,為了盡可能團結所有應當團結也可以團結的人,就必須講包容。為了鞏固大團結,則必須講原則。以必要而適當的思想交鋒來爭取和鞏固愛國愛港陣營的大團結,本來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問題是,這些年來,在實際工作中,有人有時疏忽了。

  經歷了第四任行政長官十分激烈而複雜的競選之後,愛國愛港陣營面臨恢復和鞏固大團結的重任。因為,這次競選主要是在兩位被視為愛國愛港陣營代表的政治人物之間展開,反對派政治團體派出的候選人只是演了配角。然而,兩位同屬於愛國愛港陣營的政治人物及其競選團隊之間,展開了一場跌宕起伏、決裂式較量。

  為什麼兩位同屬於愛國愛港陣營的候選人之間會展開決裂式較量?因為,有一些人實際上是代表外部政治勢力或者是暗藏的反對派,在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中與公開的反對派桴鼓相應,對梁振英先生不間斷地展開兩面夾攻。

重新使用“愛國愛港陣營”

  長期以來,香港的媒體和輿論是習慣以“民主派”或“泛民主派”來標籤打著民主旗號,反對和阻撓香港回歸祖國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自從2005年12月關於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改革夭折以來,愛國愛港陣營則是以“反對派”來標籤打著民主旗號,企圖變香港特別行政區為獨立政治實體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而“愛國愛港陣營”這一標籤被所謂“建制派”一詞所偷換。有些人自己不願意被稱為“愛國愛港者”,同時,對應於“建制派”這樣含混的標籤,將“反對派”改稱為“非建制派”。

  然而,反對派政治團體、政治人物既然通過選舉躋身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區議會,他們也就成了特區建制一部分,將他們排除在“建制派”之外是不合邏輯的。

  另一方面,第四任行政長官競選證明:所謂“建制派”中隱藏了外部政治勢力的代理人以及反對派的“別動隊”,人數雖不多,危害卻甚大。

  所以,是應當摒除“建制派”這一含混的標籤,重新使用“愛國愛港陣營”和“反對派”(或“泛民主派”)來界定香港兩大對立政治陣營的時候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