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央行資產超大未改中國金融弱勢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12-04-26 08:30:06  


 
  文章稱,一國央行總資產的擴大並非說明該國央行實力有多強,而是諸多因素合成的產物。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國家,要保持較快經濟增長速度,資本投入是必備的要素之一。儘管FDI這些年來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信貸的投放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自2008年11月以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執行的貨幣政策整體而言極為寬鬆。數據顯示,在自那時起直到去年12月的三年多里,商業銀行信貸增長超過25萬億元,再加上銀行接近4萬億元的表外業務,則總量接近30萬億元;經濟貨幣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在做大央行資產規模的同時,也加大了央行的政策操作難度。一個明顯的副作用是通脹壓力顯著增加。

  另一方面,正如渣打報告中所指出的,中國M2的擴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為應對外匯流入,穩定人民幣匯率,中國央行大規模擴張了資產負債表。而中國外匯儲備占據全球總量三分之一的事實,既反映了作為超級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對國際產業和投機資本的持續吸引,更凸顯在全球既有經濟與金融分工格局下,中國在某種意義上仍在為主要金融強國打工的弱勢地位。

  就說中國和美國的雙邊貿易關係吧,美國除了出口制成品之外,最具含金量的“商品”是出口美元。表面看來,美國保持貿易逆差是吃虧了,也失去了一部分就業機會,實際上是賺大了。還有什麼比在享用價廉物美商品的同時又有人送美元上門的日子更爽的呢?說中國在自覺不自覺地幫助維護美元地位一點都不錯。美國可以忍受對華巨額貿易逆差,中國看起來確實賺了不少美元,外匯儲備越積越多,持有美國債券也隨之增多。而中國的美元儲備越多,就越擔心美元貶值,而如今的美國又沒有絕對義務、也不可能保證美元幣值穩定。所以,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比美國更關心美元的走勢。偏偏如今的美元又是沒有抵押品的債務憑證,是在全世界通行的高級“白條”。各國收到這些“白條”之後,即便不喜歡,也絕不敢撕掉。從這個意義說,表面上掌握了最多資產的中國央行,和美聯儲相比,不是太弱小了嗎?

  文章認為,中國央行當然應在經濟轉型中尊重貨幣發行理性,降低貨幣超發的偏好,但積極爭取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才是提升中國經濟分工地位的根本之策。

  對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結構異常複雜且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配套機制尚不健全的巨型經濟體來說,有效解決長期積累的矛盾,早日建立能使經濟保持持續活力的增長機制,比任何其他國家都顯得迫切。否則,單靠貨幣超發來應對“熱啟動”,肯定會使業已失衡的經濟平添更大的轉型代價,也會使得今天的貨幣政策轉換面臨更大的成本。

  儘管美國的實力在不可避免地下降,但基於金融主導國的綜合實力以及話語權慣性,其他國家要在短期內取代美國的地位並不現實。若從歷史的視角觀察,本輪全球金融格局變遷或將持續30年才能最終定格。從1913年到1944年,美國花了30年左右的時間才從英國人手里接過了金融權杖。而今,國際金融格局變遷面臨的環境,與60餘年前相比已經大為不同。在相對和平時期實現國際金融格局的平穩過渡,不僅需要經濟實力的增長,更需要後起國家提高博弈水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