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放鬆高技術出口管制”將互利中美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2-05-09 08:10:37  


美國能不能真正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不僅是解決中美貿易平衡的關鍵,也是中美建立戰略互信、經濟互利的“新型大國關系”的基礎。
  中評社北京5月9日訊/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落幕,從具體成果清單看,本輪會談取得六大類67項成果,中方作出了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積極努力,但此前備受矚目的“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議題,再次止步於口頭承諾,而未見美國有實質性行動。

  上海金融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美國能不能真正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暢通對華技術轉讓,開展雙方更高層面的合作,不僅是解決中美貿易平衡的關鍵,也是中美建立戰略互信、經濟互利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基礎。

  一直以來,美國占據全球製造業產業鏈的高端,但實際上美國經濟要想回歸實體,實現“再工業化”,也面臨著重重阻礙。比如,製造業成本上升,產業鏈外移等等。美國如何“再工業化”,絕對不是簡單的回歸低端製造,而是要向新能源、高技術出口等高端回歸。為此奧巴馬雄心勃勃地提出“出口倍增計劃”,要在2009年1.5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到2015年達到3萬億美元的出口規模。顯然,作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市場對美國出口前景乃至整個美國經濟的恢復和結構調整,正在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

  美國各界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制約兩國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美方對華實行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如果這一點不改變,就難以扭轉雙邊貿易的不平衡”。但現實情況是,美國放鬆對華出口管制至今仍未有實質性變化,也並未改變對華高技術輸出一貫的歧視性態度。美國現行出口管制體系源於冷戰時期,旨在限制軍需品、兩用材料和技術的出口,幾乎每年美國都會推出一份長長的出口管制商品名單。金融危機後,為刺激出口,美國政府一度調整了幾十年的出口管制體系,2009年,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出口便利化措施修改草案,調整了64個出口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出口管制程序,但依然把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排除在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