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豁免行政壟斷的反壟斷法不要也罷

http://www.CRNTT.com   2012-05-16 12:36:56  


 
  行政壟斷危害市場公平效率,依賴於行政壟斷的國企真實收益率為負

  人們對電信、石油、郵政等行政壟斷行業深惡痛絕,因為這些行業很大程度上都具有“獨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性質。行政壟斷是一種非效率壟斷,只有靠政府設立的禁入制度來維繫。200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稅後淨利潤總計2179.5億元,而當年中國移動與中國石油淨利分別為1458億元和1033億元,兩家壟斷央企淨利潤超過民營企業500強的淨利潤。然而,據天則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去除國家給予的政策便利以及各種補貼(從1994 年至2006年,國家財政用於國企虧損的補貼達到了3652.92 億元),“2001年至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平均的真實淨資產收益率則為-6.2%。”另外,依賴於行政壟斷的國企員工薪酬福利,也屢屢遭人詬病,各種國企央企的存在,使其不能與民企公平競爭,也損害了市場的公平、效率。在美國等國家的反壟斷實踐中,由於沒有中國有這麼普遍的行政壟斷存在,針對的主要是大公司的經濟壟斷。

  政府對產權的普遍保護是自由市場制度的基礎,政府保護產權的原則,以不妨礙他人行使產權為限。依靠政府強制而形成的行政壟斷,禁止他人進入相關行業,政府保護這類企業的產權,卻排除了其他企業進入這些行業的產權,這顯然就與保護普遍產權相悖。從產權的角度看,區別於行政壟斷的經濟壟斷,其實只是競爭的另一面,不會危害消費者,根本不需要反。

  二、突破市場壟斷不靠法律靠市場本身

  反對市場競爭形成的經濟壟斷是一種代替商家與消費者選擇的計劃經濟思維

  不反行政壟斷,反壟斷法的靶子就只能對准與行政壟斷完全不同的由市場競爭自發形成的經濟壟斷。經濟壟斷與行政壟斷最大的不同在於,不賦予企業特權,壟斷者隨時要面臨其他潛在競爭者的進入。先天資源豐富、創新能力突出或者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都能形成經濟壟斷,這完全是市場自發形成的。

  從美國與中國的石油公司可以看出二者的區別。表面上看,美國和中國一樣,都是幾家大石油公司壟斷著市場,不同之處在於,美國的壟斷是由競爭形成的經濟壟斷,而中國則是由行政壟斷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的幾大石油巨頭競爭慘烈,不提供物美價廉的石油,就會落後於其他公司,實際上是充分競爭的。而中國的幾桶油,由於行政壟斷,禁止其他競爭者的加入,坐享壟斷暴利。

  經濟壟斷廣泛存在於市場中,甚至可以說,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經濟壟斷。別人沒有我有,這就是經濟壟斷,說白了經濟壟斷就是差異。市場中的商品與服務,千差萬別,實際上都能算是壟斷。經濟壟斷,實質上是消費者用錢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結果。只有那些能提供特殊資源、提供物美價廉、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家,才能脫穎而出,成為壟斷者。反壟斷法反經濟壟斷,就是一群官僚和專家,自認比商家和消費者高明,來代替他們選擇和判斷,實際上這是蠻橫的計劃經濟思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