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灣“好”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2-05-28 09:55:38  


 
  前幾天我在靜安寺這散步時,走在前方的是一日本媽媽帶著他的小朋友,有一油膩膩臟臟的垃圾車停在一旁,環衛工正在收垃圾,日本小朋友掩著鼻做嫌惡狀說好臭, 拉著媽媽要快步經過;結果日本媽媽沒有快步走,反而婉言責備小朋友,說“在收垃圾的叔叔們旁邊說垃圾臭,很不禮貌,如果你都覺得臭,那天天幫我們收垃圾的 人怎麼辦,如果覺得臭,就忍住呼吸照常經過。”小朋友聽了,蹦蹦跳跳得返過頭去用日語跟說垃圾的環衛工說對不起,那環衛工也一頭霧水,就在那傻笑。

  我不得不佩服這日本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能夠尊重他人,他人也覺得受到尊重而做得開心,每個人都覺得,我能夠做些什麼,久了,整個社會的風氣慢慢得就在提升。

  就拿流過市區的小水溝來說吧!以前台灣一樣有很多臭得要命的河呀溝的,住在兩岸的居民一樣直接把垃圾往窗外一扔,方便嘛!河道又臟又臭,又養蚊子,衛生很 糟,大家都在抱怨,但也沒有人去改變,因為有個博奕心態,別人扔,自己不扔,那就吃虧了;河水也不會因為我一個不扔而改變。

  後來這些河道開始整治了,配合了更強制的法律,一開始,居民也是覺得生活習慣受影響而抱怨連連,不想配合,只是害怕觸犯法律受到罰款只好心不幹情不願照著 做。只是時間一久,這些小河也變得乾淨了,河兩岸變成公園,環境衛生變好,生活質量高了,連帶,這”親水房”的房價也開始變高,大家都受惠。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小區居民開始為自己住在這里而自豪,常常在河邊辦些活動,凝聚力一強,大家都覺得自己能為這個小區做些什麼,都覺得這個小區能夠變得更好。

  公民社會,其實就是這麼形成的;所以你會見到,台灣這十幾年來,政治依然惡鬥,經濟可能沒以前增長得那麼快速,但是公民社會意識的凝聚,卻以前所未有,更澎湃的姿態在發展著。

  人性在什麼時代什麼國家地區都是一樣,並沒有不同。回過頭來說台灣的“溫良恭儉讓”,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台灣人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國學教育,因此道德素養普 遍比大陸還高,我只能說,這種說法很荒謬,若是國學學得好,背些經典道德素養就能得到提升,那麼古代那些科舉應式生,甚至是當官的,他們的道德素養應該是 最高的了,但實際上普遍的情況是怎樣,大家都知道,說一套做一套恐怕才是中華文化悠久傳統。所謂“溫良恭儉讓”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個時代成為社會風氣的 主流,這頂多只能算是古先賢追求的做人至高理想,正是因為風氣敗壞,所以才需要“溫良恭儉讓”。

  但在一個法治建全的文明社會,整個社會自然朝著“溫良恭儉讓”的氣氛慢慢進步,我們會羨慕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因為他們的社會氣氛更趨於這些點,任何一個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你都能拿這幾個字來形容,難道你也能說他們也“繼承了中華文化良好的一面”嗎?

  這些年,台灣也還繼續朝著這境界在努力;“溫良恭儉讓”應該是公民社會的一種自然而然達到的境界,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公德”,這也算是一種普世價值; 並不是說,不用”公德”形容,而是拿了這幾個好像頗有古風的形容詞來形容台灣社會,就一廂情願得覺得這小島的情調是繼承了中華文化良好傳統,那恐怕只是一 種意淫而已

  我願用胡適的一句話做為這篇文章的結尾:“一個肮臟的國家,如果人人都開始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人人都爭當高尚,天天沒事兒就 談道德規範!人人都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肮臟國家!”

  一個流氓家長能教育出有彬彬涵養的孩子嗎?我看有點難,因為國民素質與執政者的對法治的尊重絕對有著內在的關聯

  當然我還是歡迎各位朋友來台灣玩,你會發現,原來做為一個中國人,也可以這樣生活著。

  來源:作者博客 2012-05-25 15:0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