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高稅負中國農民 不必愧疚

http://www.CRNTT.com   2012-06-12 12:05:33  


 
“六重扶貧”,今年又加了倆“重”

  第三,關鍵在做。

  在去年召開的省委扶貧工作會議上,我們提出了“六重扶貧”:站位全局重扶貧、融入全局重扶貧、扭住發展重扶貧、著力保障重扶貧、統籌協調重扶貧、凝聚合力重扶貧。

  結合這次調研,這里我再提出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要清醒憂患重扶貧。始終保持清醒憂患,清醒地認識河南的基本省情,清醒地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艱巨性、複雜性、持續性,清醒地認識扶貧開發任務越到後來越艱巨,清醒地認識扶貧開發與發展緊密聯繫、有發展才有就業、有發展才有民生,靜下心來,沉下力來,不急不躁,不驕不餒,把扶貧開發工作持續做好。

  二要轉變創新重扶貧。各地在推進扶貧開發的過程中,突出轉變、突出創新,探索走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扶貧開發路子,與探索走一條“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銜接起來,找到了扶貧開發的載體、渠道、方式、切入點。通過轉變創新,促進了城鄉互動、產區互動、產業互動,扶貧與發展、建設的政策互動,自然優勢和外在優勢、政策優勢、科技優勢、政治優勢的互動。通過轉變創新,把扶貧開發與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結合起來,在幹部群眾中引起了廣泛共鳴、產生了極大感召力。我們要堅持轉變創新,切實加強學習、了解形勢,了解基層幹部群眾的願望,使我們的工作符合形勢要求、符合群眾願望。轉變創新檢驗並提升著我們的領導能力,包括我們思想的能力、組織的能力、運作的能力和表率示範的能力。在推動工作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幹部都展現出了學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做明白的素質和能力。轉變創新,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就是要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更多地了解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了解老百姓想什麼、期盼什麼,了解當前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就是要在把握大原則的前提下允許試,在實踐中探索科學扶貧、科學發展的路子和機制,就是要持續轉變領導方式,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激勵起方方面面的活力、動力和合力。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要把握好八個方面

  盧展工還特別指出,一些地方把扶貧開發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好成效。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策引領。政策就是導向,把政策弄明白、制訂好了,老百姓就看得懂,就會按照政策的引導去做。

  二是規劃先行。要先做好規劃,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子,不在沒有公共服務的地方建房子。

  三是突出主體。堅持村民、居民的主體地位,發揮村民、居民的主體作用,把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四是保障權益。一定要保障群眾的權益,群眾應該得到的利益讓群眾真正得到。

  五是規範有序。堅持相關的重大原則,保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展順利,避免出現大的波折。

  六是拓展創新。省第九次黨代會已作出部署,當前要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允許各地拓展創新,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七是互動聯動。上下級之間要加強互動,使人才、資金等各種要素流動起來,充分調動上上下下的積極性,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

  八是一體運作。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使廣大農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側記

逐步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

  6月4日至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深入平頂山市、洛陽市貧困山區調研。

  洛寧縣地貌呈“七山二原一分川”,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革命老區縣。

  洛書苑新型農村社區將扶貧搬遷與文化生態旅遊相結合,建成後將安置長水等四個山區行政村,共1560戶、5922人,其中貧困群眾483戶1508人。了解了社區規劃設計建設情況後,盧展工來到了林木成蔭的長水村。

  “我常想,過去俺農民種糧交稅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現在啥稅也不交了,國家還給這補貼那補貼,俺現在一點貢獻也沒有,現在黨委政府又在為俺農民謀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說實話,俺心里很慚愧。”村民段中智由衷感嘆。

  盧展工贊嘆說,“這就是我們的農民群眾,境界高啊。長期以來,農業、農村和農民為我們國家作出了很大貢獻,沒有三農的貢獻,我們也發展不到今天這個程度,現在經濟發展了,有了這個條件,黨委政府就要想方設法更好解決三農問題,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協調發展,讓農村老百姓也過上更好的生活。

  “看到你們真心願意搬到社區生活我很高興。黨委政府十分關心山區群眾的民生問題。民生問題不僅僅是給點補貼給點錢的問題,提高山區群眾的生活質量、生活保障、生活環境、生活條件,這都是民生很重要的部分。我們就是要通過新型社區建設徹底改變農村尤其是貧困山區的面貌,能夠讓大家有一個好的前景,就地使農村實現城鎮化。”

  盧展工說,現在我們已經邁開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事關長遠的就業、增收問題,我們要共同研究,共同努力。要從生產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增加農民生產性收入,要從改革的角度出發,把扶貧搬遷、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過程變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過程,逐步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讓社區住房真正成為農民群眾的財產。

  要通過新型城鎮化帶動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使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走好這條路子是為了切實發展好維護好老百姓的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老百姓的意願,多聽聽老百姓的意見,真正為老百姓考慮。(本文來源:大河網 作者:平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