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國際化應“由內而外”

http://www.CRNTT.com   2012-06-17 09:17:52  


人民幣國際化的視野固然在外部,但是推動國際化的著力點依然要放在國內一系列金融和經濟改革上。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訊/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呈現加速之勢。根據央行發布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11)》的數據顯示,自試點開始到全國推廣以來的兩年多時間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勢頭,結算量從2009年末的35.8億元猛增到2011年末的2.08萬億元,達到初始規模的581倍。香港銀行體系人民幣存量從2009年年末的627.2億元上升至2011年末的5885.3億元,達到初始規模的9.4倍。

  上海金融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儘管人民幣國際化得以加速推進,但我們必須看到人民幣流出是建立在兩大“失衡”基礎上的。首先是進出口收付比的失衡。數據顯示,從2012年一季度到2011年四季度,人民幣收付比從1∶9.7上升至1∶1.7,也就是進口結算支出遠大於出口結算收入。這種人民幣流出遠大於流入的不平衡現象,既是在人民幣國際化初期的必然現象,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幣回流渠道不夠暢通、境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有限等現狀。

  其次是國際投資領域的失衡。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用人民幣結算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分別為17、4與8億元,用人民幣結算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分別為135、116與219億元,用人民幣結算的FDI與ODI之比分別為8、29與27倍。跛足的國際直接投資現象,其實質是中國內地通過跛足的跨境貿易結算輸入的人民幣,通過FDI渠道回流中國內地的結果。

  文章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兩大失衡呢?這主要是因為人民幣現在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貨幣,境內和境外市場仍處於分割狀態,貿易項下人民幣結算的開放使得香港離岸人民幣(CNH)外匯市場得以與大陸在岸人民幣(CNY)外匯市場並存,這樣兩種匯率形成機制的差異,必然會留下非常大的套匯空間。由於人民幣實際收益率及其預期收益率要高於其他貨幣實際收益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本外幣正利差的情況下,市場主體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傾向增強。

  事實上,從當前的發展路徑看,人民幣國際化的種種舉措,諸如邊貿結算協定、貨幣互換協議、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離岸市場融資等,都是圍繞擴大跨境人民幣結算、建設人民幣離岸中心來做的,但跨境貿易結算+離岸市場的模式,很難真正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