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青少年還愛國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6-29 10:31:42  


  
日本青少年與中國80後、90後的處境其實很像 
 
  日本青少年與中國80、90後“同病相憐”

  不難發現,日本青少年所面對的責難,跟近十年來中國80後、90後被猛烈抨擊非常類似,而細致分析,則發現兩國青少年的處境有很多類似之處。

  變動時代,都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日本經濟長期停滯,加上邁進老齡化社會,日本青少年負擔沉重,就業困難,為生存奔波;而中國改革逐漸由以往人人受益的“帕累托改進”改革,進入“改革成本由大眾承擔,改革成果由少數人占有的”的階段,80後、90後被高房價、高物價、就業醫療教育問題壓得喘不過氣。

  都面對暮氣氣沉沉的老家夥,代際衝突嚴重:同在東亞社會,兩國長久以來都浸淫著父權文化,老一代人對時代變動缺乏開放、包容的心態,一旦時代變化的速度超乎自身的認識,便開始誠惶誠恐,進而對青少年妄加指責,認為國家看不到未來,與日本相比,中國社會老一輩對80後的責難、憂慮也不遑多讓,這也是近十年來中國社會輿論場的一個主要話題。

  都面臨傳統社會意識形態的瓦解:日本戰後高度管理化、機制化了的教育體制培養出了日本整體民族的團隊、勤奮、敬業的精神,隨著寬鬆教育的推廣它日益瓦解,在中國這種變化就更為明顯,1978年改革開放後,社會經濟一日千里,中國打開國門走向世界,傳統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觀念一天天受到衝擊,到今天,80後、90後身上的意識形態色彩幾乎已經消退。

  從國家、集體到個人、自我、權利本位:中日的青少年們越來越擺脫了以往國家、整體民族、集體之類宏大叙事的困擾,尊崇個人主義,日益變得自我,追求個人權利,追求自由。對於日本青少年而言,他們要面對和衝破的是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的現實,是日本社會森嚴的暮氣沉沉的等級文化,是權力高度集中於中央,缺乏活力的官場權力文化;而對於中國80、90後而言,他們所面臨的權力管制更加嚴格。

  總而言之,中日青少年越來越具有共同的特性,面對苦悶的現實,在通往個人權利、個人自由、自我的道路上左衝右突,殊途同歸。
 
  理解日本,首先要理解那裡的年輕人

  如果彼此發現,大家所面臨的苦悶,所要艱難改變的現實很多是相似的,大家越來越變成具有共同理念,共同特性的現代人,這些共通、共同之處遠比“中國人”、“日本人”的身份差異大得多,中日青少年可能會更加和善友好的看待對方。

  中日外交,是國與國的交往,但歸根結底是兩國人的交往,從全球化、信息經濟的趨勢而言,中國青少年與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青少年,他們身上的國別烙印會日益消減,而一些共同的現代文明特性會越來越多,有理由相信,在未來我們會面臨更好的國際環境。
 
  當然,青少年越來越像,不代表中日友好水到渠成

  儘管日本青少年的國家、集體、民族主義意識減弱,但並不代表他不會加深對某一特定對象的討厭程度,近年來,因為日中差距日益縮小、GDP被中國超越,日本民眾心態略有失衡,加上日本民眾感覺很多事情被中國壓制,然後一些旅日遊客在日本表現的素養並不高,一定程度上,日本青少年討厭中國的程度加深了,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動向。
 
  日本青少年還愛國嗎?也許更應該看到,有更重要的東西在國家之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