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突擊徵稅等於竭澤而漁

http://www.CRNTT.com   2012-07-16 08:18:52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訊/據媒體報道,在“人人想收入、人人抓收入”的口號激勵下,甘肅省永登縣地稅局大幹20天,向完成“雙過半”(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發起全面衝刺。到6月28日,增加稅收6448萬元,完成“雙過半”任務。該縣上半年的各項稅收收入20203萬元,短短20天,征了上半年32%的稅。

  新京報發表社評表示,如此高的徵稅效率,固然堪稱“奇跡”,但也留下了不少疑問:其一,20天就能收上來6000多萬,是之前欠稅較多一次性清理的結果,還是應征盡征?其二,短期內繳納如此多的稅,從客觀效果上看,等於臨時性的繳納重稅,企業、個體商戶的流動資金,是否會付之闕如,從而導致資金短缺和經營環境整體惡化?其三,在這份徵稅成績單背後,是否存在徵收“過頭稅”的情況?

  這些疑問匯總起來,就是一幅現代版的“竭澤而漁”場景。令人擔心的是,類似的場景時下正在不少地方不斷複制。為了財政增收,有的地方調動行政資源突擊收稅,有的減免之前為優化投資環境而制訂的稅收優惠政策,更有甚者,向企業提前徵稅。

  在稅收之外,非稅收入也成為不少地方的“錢袋子”來源,要麼加大行政收費和處罰額度,要麼巧立各種名目收費。而亂收費實質上也是規避法律程序的隨意加稅。

  文章認為,一些地方的徵稅熱情之所以高,徵稅衝動之所以無法遏制,有深層次的宏觀背景。一方面,近來由於土地收入的下降,一些地方財政收入急劇下降,從彌補缺口出發,對於徵稅的重視程度持續高漲;另一方面,稅收基數的確定一味重視增長,而忽略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情況,導致稅收增幅與實體經濟出現了嚴重錯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