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保衛齊白石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14:54:31  


瞭望東方周刊第451期封面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訊/“天津有家出版社的負責人說,你們收點錢算了,不然我們出版界要重新評價齊白石”——聽說要採訪有關齊白石版權的問題,齊白石之孫齊秉頤的聲音沉到了底兒,向記者轉述了這句話。

  原來,經他之手,齊白石作品版權轉授企業生產衍生品,不過更多的還是針對侵權的訴訟---遍布大江南北的100多起官司,成為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藝術品版權系列訴訟案。

  以下即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日前登載的紀實文章“齊白石後人提起100多起版權訴訟 稱就像一場夢”:
 
保衛齊白石

  “天津有家出版社的負責人說,你們收點錢算了,不然我們出版界要重新評價齊白石”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山旭 | 北京報道

  聽說要採訪有關齊白石版權的問題,齊秉頤的聲音沉到了底兒,“這事情,我是不想提了。”

  這位60歲老人,是齊白石第五子齊良已之子,過去數年中代表齊家南北兩脈處理齊白石藝術品版權事宜。

  經他之手,齊白石作品版權轉授企業生產衍生品,不過更多的還是針對侵權的訴訟---遍布大江南北的100多起官司,成為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藝術品版權系列訴訟案。

  “一本畫册,沒經過授權用了老爺子的作品,我們討個說法,您猜怎麼著?網上許多人罵我們。”齊秉頤一聲長嘆。

  畫室牆上掛著齊白石1955年獲得國際和平獎的照片,老人一臉平靜。

  老爺子可能沒想到,他的畫作會以億元人民幣計數。2011年,齊白石以超過4億美元在全球藝術家作品拍賣總價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其中,《鬆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名列全球年度藝術品拍賣之首。

  齊秉頤和侄子齊景山,兩個助手以及一名律師,5個人用了5年時間提起版權訴訟,現在一共“盈利”50多萬元,還有幾套金幣。齊家10支後裔,一家能攤到5萬餘元。

  “我們需要好好想想,藝術家的價值到底如何?”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郭羿承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他曾經獲得齊家對於齊白石作品的正式授權。

  白石屋不出公卿

  1957年9月16日,齊白石離世。這位“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大師,遺囑將家藏作品及手稿、信件、遺物等一並捐出。“我們家也有一些,都是隨手畫的,隨手給家里人,才留了下來。”齊秉頤說,齊白石的後人們沒沾到老爺子什麼光。

  齊白石一生有兩位配偶,生有7子、5女。以第二代計數,分為南北兩地共10支。其中南方主要在湖南湘潭齊白石老家,北方一脈以北京為主。此外,還有後人現居台北、新疆等地。

  齊家北邊這幾支,用齊景山的話講都還溫飽。散居四九城的一門子弟,既無官宦,又無富賈,只有齊秉頤的大哥曾任政協委員。

  這些都是遵齊白石的教訓。他曾有一方印信,刻著“白石屋不出公卿”。

  “我們在南面的親戚,還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齊景山說,和湘潭老家相比,在北京的算是有體面的生活。

  齊秉頤告訴本刊記者,這個家族都過得很平靜,“只有我好事兒”。

  齊秉頤出生那年,老爺子正好90歲,就給他起了“齊九十”的小名。全家都知道,齊秉頤做事“有性格”。

  於是,當一位齊家長輩在長春遇到於錦江之後,家族合議就把這件事情交給齊秉頤處理。

  說話輕聲細氣的於錦江原是長春理工大學的物理教師,經營著幾家化工廠。齊秉頤說,於錦江一年也有七八十萬“進項”。

  2003年,於錦江在長春與齊家一位長輩坐到了一張席面上。他聽對方講起見過很多偽造的齊白石作品集,更多的是從沒給過齊家一分錢的正規出版物,“一開始參與這事,第一是為了打擊假的齊白石作品,不知道誰畫一個,放到畫册里就說是齊白石的。”於錦江說。

  於錦江找到相熟的吉林維國律師事務所主任金南日,共同作為代理人,幫助齊家解決版權問題。他說,那時自己還“比較單純”。

  回想當時情景,金南日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明擺著出版社侵權,齊白石又是名人。”他覺得,代理齊家的版權官司,對於一名律師肯定是“名利雙收”。

  那時,他的律師所一年收入100多萬元。

  如今說起當年的決定,齊秉頤堅稱,是被於錦江“忽悠”了---當時他對追索版權還有猶豫,一番懇談,幾個人都覺得“朗朗乾坤”,這樣是非明顯的事情又能起什麼波瀾?

  金南日此前打過一些商標官司,也沒費多少周折。“一開始,齊家就跟律師說,首先要注意社會影響,畢竟是齊白石的後代。一定先溝通,實在不行再考慮打官司。”

  可是後來呢?

  “把律師都整激了!”語氣溫和的金南日,突然來了句情緒豐富的東北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