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收入分配改革將進入深水區

http://www.CRNTT.com   2012-07-23 08:15:29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成就,也經歷了收入差距的顯著擴大。1978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不超過0 .3,到1993年突破了0.4,並於2007年達到0.48。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已經成為中國居民過度儲蓄和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此,經濟參考報日前專訪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文章如下。

  當前收入差距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狀態

  問:收入分配問題關係到每一個中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蛋糕分得好壞不但關乎社會安定,而且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中國近十年的收入分配走勢呈現一個什麼態勢?

  盧邁:新世紀以來,中國收入分配差距仍在繼續拉大,但擴大的勢頭在逐漸趨緩。收入分配進入一個轉折期,但是目前的差距仍處於高位。

  在中國收入分配差距中,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已經占據支配性地位,城鄉差距的影響尤其突出。2007年城鄉差距對總體收入差距的貢獻約占50%左右。近年來,一個可喜的變化是,城鄉和地區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為收入分配的改善帶來了一線曙光。

  中國居民總體收入基尼系數從2001年的0.45左右上升至2007年的0 .48。2007年以後尚沒有最新的有代表性的全國收入調查數據,課題組綜合分析認為,最近三四年全國收入分配差距可能略有上升,處於一個相對穩定且高水平的狀態。但是,“灰色收入”問題還在相當程度上存在,腐敗帶來的部分人群的巨額“黑色收入”更是不容忽視,這些因素都給總體收入差距的變化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收入分配轉折期已經到來

  問:合理的差距可以體現不同人的價值,起到激勵的作用。但是,過大的收入差距卻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把收入差距調節在一個合理區間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對此,中國政府都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效果如何?

  盧邁: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特別是2003年以後,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收入差異擴大的效果。

  這些政策旨在使發展更加平衡、協調和可持續,並促進發展成果的更廣泛和公平地共享。這些政策包括: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崛起這三大均衡性區域發展戰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扶貧戰略;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戶籍制度和勞動力市場改革、農產品價格開放、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改革、取消農業稅和所得稅改革、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教育普及在內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過去城鄉二元體制等非均等化制度和政策的糾偏。

  隨著中國進入城鎮化中期以及劉易斯拐點的到來,加上一系列有利於公平分配的政策的推動,中國的收入分配變化可能已經迎來一個轉折期。導致當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緩解的因素中,既有農產品價格上漲、經濟刺激政策帶來農民工就業擴張和工資上升等臨時性因素,更有勞動力供求態勢逆轉帶來勞動者工資上升、人口流動和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等長期性因素,後者為收入分配狀況的改善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性條件。未來幾年里,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可能進一步趨緩甚至出現短暫的下降。

  轉折期的到來,並不意味著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到了庫茲涅茨拐點並步入逐漸下降的通道,而是指抑制收入差距擴大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並存,有利因素在逐漸加強,不利因素在逐漸削弱,但收入差距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在高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