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幣匯改的苦與甜及短與長

http://www.CRNTT.com   2012-07-25 08:29:43  


中國匯改7年的市場錯綜複雜,尤其是金融危機十分詭異,中國匯改面臨挑戰。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訊/7月21日是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7周年的紀念日。中國網刊登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文章表示,人民幣匯改是一個裡程碑標誌性的改革行為,是得到和引起世界的高度關注的事件和焦點問題,但是實際的真實結果則是匯率依然處於不健全、不完善、不規範和不精細狀態,很多東西並沒有落實和結果,更直接成為拖累、包袱乃風險壓力。由於匯改的意圖、目標與結果、作用嚴重不對稱,進而凸顯匯率風險預警和危機壓力警鐘。原因在於:

  一方面是匯改重點不集中和低效率。人民幣匯改至今,我們一直高度集中於價格,嚴重忽略制度、機制的有效推進和改革。7年間的匯改經歷,至今我們沒有看到或摸到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思路、脈絡或結構,沒有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圖形、框架和配置,定性和權重都沒有落地和實效,這應該是我們今天面對匯改7年最值得思考,尤其需要反思的角度。

  另一方面是改革的糊里糊塗與盲從簡單。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一個綜合性、專業化乃戰略長遠的國計民生,但是我們對匯改的解讀、理解或執行卻過於簡單化、短期化、表面化甚至極端化。例如:今年4月16日中國央行宣布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對策,隨即將中國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從千分之五擴大為百分之一,隨之市場輿論就出現一直在運用的導向和論點,即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即將實現,完全忽略了主次、輕重、層次、邏輯。一來中國人民幣浮動區間擴大為1%,尚有99%餘地,哪頭沉、哪頭輕一目了然。關鍵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這種論調直接反映出我們發展與改革的偏激、極端和浮誇;二來即使匯率浮動區間擴大了,那只是銀行間外匯市場的舉措,至今中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外匯市場概念,我們的貨幣沒有自由化、我們的匯率沒有自由化,市場不到位的改革是我們最大的問題與矛盾。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地位,但是中國卻是全球最小的外匯市場,至今沒有開放的外匯市場。目前中國市場情緒的偏激、膨脹已經直接導致行為的簡單、草率乃不專業、不理性,這些都是人民幣匯改的軟肋和不足,更是人民幣未來的問題與風險。

  縱觀全球貨幣,人民幣的信譽很搶眼和醒目,那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力量、金融改革的速度,其中包括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展現,進而得到世界贊譽與重視。同時更重要的在於世界危機叢生,中國進步醒目,簡單比較性得到期待與厚望。然而,我們也確實在不斷改革、加快開放,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這也是人民幣被關注和被重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人民幣被世界一些國家稱之為不能公開的外匯儲備,引起投資市場的吸納與持有,這些都表明我們的力量與進步。尤其是中國經濟和收入水平從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從出口大國、世界工廠、主權財富中心等諸多美好的評價,足以表明我們面對世界的實力與能力。但這只是我們自己比較的一個進程,更有外部諸多不利因素比較之後的相對受眾,我們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人民幣依然是本幣,匯率制度依然單一釘住美元,實屬無奈的結果,也是世界目前無法抗拒的局面。美元霸權在回歸霸主地位,美元制度繼續重新主宰世界。中國匯改7年的市場錯綜複雜,尤其是金融危機十分詭異,十分頻繁於市場過程,中國匯改的抵抗力和淡定力面臨考驗與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