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叙利亞總理叛逃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2-08-08 11:17:16  


 
  自埃及政權更迭、暫時無力繼續成為阿盟“旗手”後,沙特、卡塔爾等海合會君主國就成為阿盟的主導力量,“阿拉伯之春”之所以從最初的自發抗議,演變為只反專制共和政體及什葉派專制政體、不反遜尼派專制君主政體的“民主革命”,這些遜尼派君主國起到很大作用。近日來,阿盟在這些君主國主導下,將原本口頭還強調的“調停”主張徹底放棄,轉而公開呼籲推翻巴沙爾政權,支持反對派。這讓本來較為穩固的大馬士革政權內部出現分化,以往不常有的高官叛逃現象開始多次出現,雖未必如阿拉伯電視台、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或反對派所稱那樣頻繁,但和以往相比卻迥然不同。

  但正如許多觀察家所指出的,包括此前叛逃的前國防部長的兒子塔拉斯准將,副總統沙雷的兩個兄弟,以及此次叛逃的希賈蔔等,他們幾乎都是遜尼派,與反對派及沙特、卡塔爾“同宗”。與巴沙爾及復興黨核心教派不同的是,他們或早已在大馬士革權力鬥爭中失意,或原本就是點綴和花瓶。此次叛逃的希賈蔔原本就是巴沙爾用來搪塞“選舉”、“多黨制”的遮羞布,而非政治核心人物。就在一周前,這個既無資歷、又無威望、更無實權的“總理”,還被反對派斥為“假民主的陰謀”、“偽政府總理”,其叛逃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政治失意和投機性質,將他拉過去是反巴沙爾力量政治博弈的得意之筆,但對大馬士革當局的實質性打擊有限。事實上就在他叛逃當日,政府軍還在阿勒頗和霍姆斯郊區小鎮哈布納福薩等地發動攻勢,並占據了上風。

  但希賈蔔的叛逃可能在大馬士革黨政核心內部對巴沙爾的威望構成打擊,儘管被國際社會抨擊“殘忍、濫用武力”,在大馬士革核心和阿薩德家族內部,巴沙爾卻被許多強硬派指責為“軟弱”、“用錯人”、“抱不切實際幻想”,塔拉斯和希賈蔔等人素不為什葉派阿拉維派強硬分子所喜,他們的相繼叛逃,很可能進一步加強強硬派說話的聲音,一方面導致什葉派集權程度的加深,另一方面,政府軍在使用武力方面,恐也會較過去更無忌諱,更不在乎國際社會的觀感。

  2012年08月08日 04:23 來源:大眾日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