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經濟面臨九大問題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08:21:19  


  中評社北京8月9日訊/隨著持續三十多年高速增長階段的結束,隨著中國轉型發展階段的到來,中國經濟面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帶來挑戰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文章表示,首先,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是一個事實和趨勢。2012年二季度GDP增速已降到了7.6%。這不是暫時現象,而是反映了一種趨勢。

  根據國研中心的研究,“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很可能下降到7-8%左右,到2020年前後中國經濟總量可能接近美國,開始進入到“高收入國家”門檻。據國際經驗,到這個階段後,即2020-2030年期間,經濟增速會進一步下降到5-6%左右。總之,過去三十多年來持續保持10%左右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年份達到10%以上。

  其次,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速會逐步下滑?

  一是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了。潛在經濟增長率是各種資源環境和生產要素能夠支持的最優增長率。過去由於資源環境約束不是太大,加上制度變革釋放的生產率較多,故可以保持那麼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但現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制度變革釋放生產率的空間也相對縮小了,因此潛在經濟增長率也下降了。

  二是經濟開始進入到大調整時期。要進行持續若幹年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種調整需要在比較合理的增速下進行。因此從經濟調整來看,經濟增速也存在下降的需要。實際上“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增速目標只是7%左右,2012年確定的增速目標只有7.5%。

  三是外需下降了。外需不僅是短期下降,而且很可能是中長期下降。由於美國等也在反思國際金融危機,反思其過去以“高消費、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為特征的發展模式。反思的結果是他們今後不再搞這麼多的高消費、超前消費和負債消費了。這意味著即便是國際經濟危機結束,有一部分中國產品的外需永久地消失了。

  四是工業化開始進入到“重化工業階段下半場”。總體上中國工業化正處於中後期階段,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特征是重化工業快速發展。根據對工業化國際經驗的研究,“重化工業階段”長則持續上百年,短則持續三五十年,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可以發揮後發優勢,不需要持續那麼長時間,但是再短也要20年左右。

  現在已經發展10年左右了, “重化工業階段上半場”已結束了,正在進入“重化工業階段下半場”。下半場與上半場不同,上半場是量的擴張階段,下半場是質的提高階段,經濟增速必然下降。重化工業階段結束後,就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因此2020年後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五是城市化開始進入到加速階段的下半場。根據國際經驗,城市化率30%-70%時是城市化的加速階段,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是51.27%,正處於加速階段上半場向下半場的過渡階段。與工業化一樣,城鎮化上半場也是量的擴張階段,到了下半場,儘管速度還是比較快,但已過渡到質量提升階段。進入這一階段後,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就會相對減少,導致經濟增速下降。

  六是“人口紅利”、“市場化紅利”、“國際化紅利”在減少。過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與這些紅利釋放有很大關係。但現在“人口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劉易斯拐點”到來了,沒那麼多人口紅利了。

  “市場化紅利”也減少了,過去市場化改革提高效率帶來了很大的紅利,但今後的改革更多的是公平分蛋糕的問題,沒那麼多紅利了。“國際化紅利”也在減少,當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後,其他國家不像以往那樣敞開懷抱歡迎中國加入國際大家庭了,而是針對中國搞貿易保護,讓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等。

  再次,經濟增速下滑帶來了什麼挑戰?

  經濟增速下滑,意味著需求要減少,訂單要減少,市場要萎縮;意味著很多企業可能要虧損,要破產;意味著就業崗位要減少。過去我們之所以追求經濟高速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但今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就業壓力會加大。我們要不斷適應經濟增速下滑這個趨勢,積極應對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