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資本外流暫不足憂

http://www.CRNTT.com   2012-08-15 08:10:07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訊/對中國當前資本外流形勢的過分擔憂,可能會誤導匯率政策重回2008年5月~2010年5月回歸盯住美元的老路。二季度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所顯示的資本外流,需要冷靜客觀地認識。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該報評論部主任徐以升文章稱,首先要強調的是,二季度中國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高達714億美元,再結合其他數據,顯示中國的確出現了資本外流。綜合過去一年的形勢來看,中國的資本外流規模低於巴西、印度等其他金磚國家,但中國再度淪為危機時期“資本外流國”的事實再次清晰表明,中國是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風險資產市場,而不是當前“資本流入國”美國這樣的避險資產市場。

  文章表示,這確實值得憂慮,但也要看到中國當前的資本外流形勢實際上並不嚴重。從今年上半年的兩個現象中——一是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大幅小於同期跨境收付順差,二是銀行新增外匯存款大幅高於外匯貸款約達900億美元——從這兩個現象可以看出,企業和個人部門實際上在推動“資產外幣化、負債本幣化”的財務調整。在看多美元、人民幣微貶的背景下,真正推動藏匯於民以及匯率市場化的頭寸擺布,這都是我們過去一直所追求的。

  而且,一定程度的資本外流可以推動外匯儲備絕對規模的下降,對嚴重高於常規計算合理水平的儲備規模進行“消腫”,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二季度外匯儲備規模下降118億美元。資本外流、儲備規模下降、外匯占款新增規模下降,會減少中國總體流動性水平,目前央行採取的是停止到期央票發行、逆回購等數量政策,還未動用巨額存款準備金規模的“池子”,顯示出當前的資本外流並沒有對中國總體流動性造成大幅衝擊。

  實際上,只有推動資本外流,才能為存款準備金率水平的下降創造條件,為改變中國資金體制的“雙軌制”創造條件,為更好地推動利率市場化創造條件。

  從2008年四季度資本外流對中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看,在帶動總體流動性水平下降的背景下,當時的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都出現了下跌。為了緩和這種衝擊,未來如果還會進一步出現資本外流,需要中國央行進行反向對衝,即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水平。在存款準備金池子工具還沒有大幅啟用之前,資本外流都應該被理解和允許。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