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再談中東局勢與奧巴馬的戰略樞軸轉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09:58:38  


 
美要從中東抽身已不可能  

  8月初的西奈半島恐怖襲擊事件,來龍去脈撲朔迷離,不少論客指出後面有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的影子,旨在阻止埃及新政府開放加沙地區邊界。但是新總統穆爾西卻利用此事對埃及軍方信譽的打擊,以及軍隊內部的代溝,出其不意地撤換了埃及革命以來的太上皇——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坦塔維,一下子改變了穆斯林兄弟會與軍方之間的權力平衡,而被普遍形容為軟性政變。這一發展完全出乎美國和以色列的意料,大大削弱了兩國對開羅的影響力。

  我還指出埃及穆兄會與沙特王室是政治敵手,預言前者會在國際舞台上回敬後者。穆爾西總統在叙利亞危機上表現的態度,完全證實了這一預測。穆爾西首先跨越教派分歧,通過呼籲土耳其、沙特和伊朗三國合作解決叙利亞危機,而主動與斷交幾十年的伊朗接近合作。接下來穆爾西總統將先出訪北京,再赴德黑蘭參加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明確展示了與美國及沙特都不同的外交立場。

  埃及新政府與什葉派伊朗修好,反映了遜尼派穆兄會在政治上的穩健成熟,而不像遵奉瓦哈比原教旨主義的沙特王室只顧維護狹隘的教派利益和保守的君主專制,或是像積極參與叙利亞內戰的卡伊達組織狂熱分子,把遜尼派之外的所有教派都視為不共戴天的異端。穆兄會成為政治伊斯蘭的主流,使人看到阿拉伯民主運動超越教派衝突的希望,也使得阿拉伯之春日漸演變為華盛頓的多事之秋。

  從伊朗核危機到巴勒斯坦以巴衝突,中東問題的一個關鍵,說到底是猶太-基督教文明利用西方把持主導的世界秩序,堅持要無辜的阿拉伯人民承受歐洲基督教國家反猶歷史罪孽的後果。“金磚四國”的崛起、歐洲日益深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阿拉伯民主運動等歷史性發展,加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美國和以色列的強烈反對之下,仍然決定參加在伊朗的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都說明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面臨終結。這一前景不但加劇了中東局勢的高度不穩定,尤其以色列軍事冒險行動的可能,也使得美國要從中東抽身來專力經營亞太看來是個“不可能的使命(Mission Impossible)”。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