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扭轉結構性困局 告別貨幣政策依賴症

http://www.CRNTT.com   2012-09-12 08:20:39  


在目前情況下,貨幣政策已經難以醫治結構性因素導致的經濟下滑。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訊/8月份CPI重返“2”時代,不僅是正常的,而且,從未來的趨勢看,物價上漲的壓力已經凸顯。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文章分析,第一,8月份八大類消費品價格,除了通訊類的價格微跌之外,其餘都上漲,特別是隨著房地產的持續回暖,未來居住類價格因房租的上漲會更加顯著;第二,8月份豬肉價格雖然同比下降18%以上,但從單月的表現看,豬肉價格從7月份已經開始緩慢止跌;第三,隨著穩增長一系列舉措的繼續加碼,特別是8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加大項目審批的力度,貨幣政策將在穩健的基調下,繼續偏向寬鬆。預計未來4個月,隨著投資力度的加大,貨幣投放量至少將和上半年持平,全年將在9.5萬億左右,實質上屬於穩中趨鬆的政策;第四,國際大宗商品以及糧食價格下半年重拾升勢的概率很大。

  未來的宏觀經濟將面臨一個難以協調的困境:一方面,宏觀經濟復甦的態勢並不明顯;另一方面,出於遏制經濟下滑的需要,出台的刺激政策會導致物價的上漲,加大通脹的壓力。而導致物價上漲與經濟下滑出現“剪刀差”,關鍵並不在於貨幣供應量的缺乏,而是實體經濟由於產能嚴重過剩,以及資產價格泡沫,去庫存化和去杠杆化尚未完成。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加大貨幣的投放並不能刺激需求增加,反而會在實體經濟之外循環,形成新的資產價格泡沫或者物價上漲的壓力。

  文章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目前的困局,是一個結構性的難題,而不是周期性的。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必須進行結構調整;要刺激消費,又必須下決心去解決抑制消費的各種影響因素;要解決中小企業的困難,又必須通過減稅等措施減輕企業的負擔。也就是說,在目前情況下,貨幣政策已經難以醫治結構性因素導致的經濟下滑。從今年1月到8月的貨幣供應量看,M2一直維持在13%以上的速度,但8月份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卻只有8.9%,貨幣已經超發,如果再繼續放鬆貨幣,除了進入樓市推高資產泡沫之外,也可能引發物價的再次上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