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大何以成“北京人大學”?

http://www.CRNTT.com   2012-09-13 14:16:42  


 
北京人大學”:一塊無法遣返的現實牌匾

  2012年09月13日00:39 來源:紅網 作者:王垚烽 

  9月10日,@於方強NGO發布微博稱,90後河南小夥程帥帥計劃送給北大新校牌“北京人大學”(意指北大招錄本地學生過多,成為“北京人的大學”),遭到北大保安扣留,後被帶往海淀派出所。在派出所待了8小時後,程被帶回家鄉。對此,北京大學保衛部和宣傳部均稱,不清楚此事。(9月11日《河南商報》)

  “不為人民服務”錦旗、“截訪先進單位”錦旗、“北京人大學”牌匾……近些年,頒發、贈送各種五花八門的另類錦旗、牌匾,正日益成為公眾表達對政府、公益性機構不滿的又一“創新性手段”。不過,隨之而來的不是受贈單位的謙抑、反省,而是越來越嚴厲的懲罰:前有市民浣鐵軍,因向政府贈送“截訪先進單位”錦旗被行政拘留9天,現又有90後小夥程帥帥,在未實施任何實質行動的情況下被扣留近8小時。

  筆者不明白,程帥帥究竟哪一點“擾亂社會公共秩序”了,憑什麼“再去就會依法處理”?表達對教育不公的不滿不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嗎?即便真是“上訪”亦受法律保護。難道不僅北大是北京人的大學,北京也僅是北京人的城市嗎?事實上,海淀派出所的做法不僅涉嫌執法違法,亦有違“維權就是維穩”的中央共識。難怪面對媒體採訪,派出所工作人員才左一個“不知道”、右一個“不能說”,這種故作神秘狀不過是為了掩蓋其理虧、心虛罷了。

  至於北大,或許此事校方真的不知情,但公眾對於教育不公,北大淪為“北京人大學”的憤懣總該了解吧;諸如“安徽考生考進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孩子的1%”、“上海考生進複旦的機會是全國平均的53倍”等數據想必也不用反覆枚舉了吧;今年清華在京擴招比例達45.3%、北大擴招33.6%的事實恐怕更不會否認吧……在公平正義日漸成為社會“終極追求”的時代,這些數據、事實難道不足以激起民眾的怒火嗎,採取各種非暴力的抗議、控訴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程帥帥們的行為無非是想喚醒那些裝睡的政策制定者,何錯之有?

  為現存招生制度辯護的人總喜歡將下列理由掛在嘴上:譬如“京滬等大城市的學生素質高”、“地方政府出了錢,不得不有所傾斜”等等。問題是,所謂“素質論”的觀點,其實缺乏科學的數據支撐。且不提農村學子在科研、創業方面的其他成功例子,單就北京市社科院而言,其京籍人士都很少。至於經費問題,相比北大們的“無形資產”,每年區區幾億元的開支實在不值一提,許多地方都願意承擔,只是,北大清華願不願意搬家呢?

  改變教育不公,除了要破除異地高考的藩籬,更亟待解決的其實是地域間招生資源的分配不均。然而,程帥帥的遭遇令人灰心:一所連直面抗議的氣度都沒有的高校,一座連上訪都要阻擋的城市,是否有“自我革命”的勇氣,還真不好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