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不可信的轉基因致癌實驗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10:52:37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營養學研究負責人Tom Sanders教授則認為論文的作者在數據分析上不合常規。而且論文作者似乎在玩弄一種統計學“釣魚”的數字遊戲。

  愛丁堡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Anthony Trewavas稱:“在知道對照組90或180只大鼠中的變異度之前,這項結果將變得毫無意義,那本來是應該做的,而這一點毫無疑問地反映了實驗人員和資助團體的預定偏差。”

  實驗周期與實驗大鼠極限壽命接近,無法排除大鼠自然衰老因素

  在這個實驗中,採用的是Sprague-Dawley(SD)大鼠,這種大鼠雖然自發腫瘤率不高。但SD大鼠在14個月時就會步入老年(大鼠進入老年的標誌為50%存活率)。而且在理想環境下,這種大鼠的壽命也只是在2.5-3.5年。另外,雖然SD大鼠自發腫瘤率不高,但卻很容易因外界刺激誘發腫瘤,這一點這篇論文的作者在事後接受採訪時也承認。

  在實驗中,不論飼喂哪種飼料,雄鼠的死亡率都高於雌鼠,這恰好與正常衰老的情形相同。而且該實驗的實驗周期長達兩年,已經接近了大鼠的極限壽命。用接近壽命極限的大鼠評價轉基因玉米毒性是不合理的。因為以人類60歲為老齡,大鼠進入老年的相應時間為1.3年(即約14-15個月)。可是,該實驗中大鼠死亡率激增的時間是在20個月(600天)以後,讓人有理由認為大鼠是因正常衰老而死亡,並非吃轉基因玉米和農達後中毒而死。

  所以根據已有的數據無法判斷大鼠死亡究竟是因為吃轉基因玉米而死還是因衰老而亡。

  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研究部負責人Tom Sanders還注意到,這個實驗團隊沒有提供有關給大鼠吃多少飼料或它們的生長速率如何的任何數據,而且食譜的具體組成也沒有指明。Tom Sanders甚至懷疑這些玉米是否可能因儲存問題而染有黴菌。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MarkVickers博士則指出,此種大鼠對水中的添加劑十分敏感,因此流體攝入數據是至關重要的,這方面數據論文完全沒有給出。另一方面,他同樣也指出衰老問題,因為這一株系的大鼠就算在完美條件下的2年生存率也不高。

  實驗數據違反常識,且實驗無法說明轉基因玉米的致癌機理

  來自墨爾本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人類健康風險評估中心主任Brian Priestly教授這樣評價這個實驗:“從毒理學角度看,這篇論文的說服力還遠遠不夠。該研究基於10只單一性別大鼠組成的實驗組,劑量反應關係上缺乏一致性,不同組間的結果也十分多變。很難將任何對健康或生存的影響(倘若這種影響真實存在的話)歸因於轉基因玉米或農達除草劑(草甘膦)。實驗結果用了一種非常規的統計方法來分析,我覺得作者大幅過度解讀了他們的發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