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莫言已成“唐僧肉”?

http://www.CRNTT.com   2012-10-19 14:25:33  


 
傍莫言的紅高粱是賠本賺吆喝

  2012年10月19日06:46時代商報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家鄉山東高密政府準備投資6.7億元打造旅遊帶,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紅高粱文化休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在紅高粱文化休閑區,將花千萬元種植萬畝紅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轄區管委會主任範琿表示“賠本也要種”。(10月18日中國新聞網)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是這幾年各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高密產出了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那麼當地借助“莫言效應”,發揮莫言優勢,以莫言小說內容為載體和平台,發展經濟,帶動莫言的廣大老鄉致富,這麼做本身無可厚非,也是各地發展名人的經濟經驗之一。但是,種植紅高粱也以傍莫言為手段,甚至以此為目的,就是一種過度消費“莫言效應”的行為。種植紅高粱關鍵要靠市場,而不是靠傍莫言,傍莫言的紅高粱只會得不償失,賠本賺吆喝。

  實際上莫言當年創作《紅高粱》小說時,高密當地農民種植了大量的紅高粱,遍地的紅高粱如同血海一般連綿不絕。但是,等到導演張藝謀拍攝《紅高粱》電影時,當地已經不再種植紅高粱,主要原因是紅高粱此時雖然很出名,但是收益太少,不賺錢,種紅高粱不劃算,所以不種了,使得遍地紅高粱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之下成為當地人的集體記憶。換言之,不管莫言有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甚至也不管有沒有莫言這個人,現在大面積種植紅高粱都無法獲得高收益,至少對於農民來說不能賺錢。更何況現在的高密紅高粱的知名度其實還不如當年《紅高粱》電影紅遍中國時出名。

  在市場經濟的當下,土地上種什麼賺錢,不是看種植的農作物是否出名,也不是看著名小說中有沒有以這種農作物為題材,關鍵是看市場的需求量,公眾的需求量。從這個角度說,市場上對紅高粱的需求量比較少,公眾也不一定願意看紅高粱地,那麼即使打出了莫言效應,紅高粱也無法讓當地獲利,紅高粱地也吸引不了遊客,而且紅高粱具有季節性,並非是一年四季都能打的旅遊牌。因此,種植萬畝紅高粱只是賠本賺吆喝,既招不來遊客,又賣不掉高粱米。

  事實上種不種紅高粱,應當由農民自己決定,當地政府不能代替農民決定,政府應當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政府可以引導農民,但是,絕對不能為了發揮“莫言效應”,不計較收益盲目追捧莫言而種紅高粱,不能為了莫言而種紅高粱,更不能為了樹立領導政績而種紅高粱。

  總而言之,莫言以及莫言效應對於當地群眾來說應當是福音,是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的招牌和活廣告,而不應該成為禍害當地群眾和拖累當地群眾的潛在的災星。所以,當地是否應該種植萬畝紅高粱,筆者認為應當徵求公眾意見,交由農民決定和納稅人決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