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香港學者:港人未能適應重大改變

http://www.CRNTT.com   2012-10-21 00:28:34  


一國兩制的實踐方興未艾,港人應以史為鑒,認真反思何為民主。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香港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霍啟昌在《中國評論》月刊10月號發表專文《認清史實才能免疫“被洗腦”》,作者指出:“一部分西化的香港華人似乎仍然未能適應回歸後的政治實況,即隨著主權的轉移,香港的宗主國已由英國變回中國這個重大改變。大部分港人由於對中國近代史和香港史認識不深,未能領會這個改變的重要性。”“不少港人亦未能認真領悟到回歸後,唯一全心全意維護香港利益的就只有中國這個宗主國,而一些香港的西化華人亦未能勇敢面對一個重要事實,就是替香港華人爭取到民主政制的是中共中央,在香港歷史上,香港市民首次嘗試到民主政制滋味,即是政府首長由香港人(一部分)選出,是始自實施‘一國兩制’的《基本法》,而這是中共中央在鄧小平領導下長期精心炮製的成果。”文章內容如下:

  前言

  多個月來港人在討論“愛國教育”進行當中,各方參與的人士,意見態度顯得相左,各走極端引致相當嚴重的碰撞,更相互謾罵破壞了港人傳統的和諧社會,並傷及港人引以為傲的相互關注的認同感。這是要不得的。港人應緊記,就是在外人非民主政制管治的漫長歲月中,中外人士都能夠在中國領土上,在經濟外貿互惠互利,宗教文化相互尊重包容的原則下,在和諧多於衝突、制衡多於對抗、包容多於分離的基調下,體現了合作發展共享繁榮的多元化和諧社會。何況香港現在已經回歸國家,何以“自己人”反而無法在民主的氛圍下,合作發展共享繁榮的和諧社會?

  由於此次爭拗的焦點是教材稿本被認為部分內容有失史實,並似乎編者故意遺漏一些中國當代史具政治敏感性的事件,因而被指摘有嫌刻意向下一代港人透過教材進行洗腦。說得清楚一點,整個爭拗無疑涉及史學研究及編寫可信性高的史實方面。而這正好是筆者終生從事研教的專業範疇,因此雖然筆者素來不參與政治活動,而且在香港教壇已歸隱了十多年,但為了履行筆者對熱愛的香港社會的公民責任,不能不借此方寸之地,以持平的態度分析一些人認為是爭拗的原因及各方應如何在民主和諧社會大前提下,找出圓滿的解決方案,旨在提供一些可信性高的有關香港史料,把事件客觀的分析在讀者面前。至於誰是誰非,公道自在人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