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宜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構建“一中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2-10-31 09:28:32  


 
  實際上,“九二共識”這個概念,是陳水扁已於二零零零年三月十八日的“總統”大選中獲勝,但尚待五月二十日就職,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蘇起於四月二十八日概括提出的,用於取代此前台灣方面所強調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隨後成為中國國民黨的政策。二零零二年十月,國民黨屬下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出版了由蘇起、鄭安國主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一書,系統性地論述“九二共識”。其實,海峽兩岸形成“九二共識”之時,蘇起尚未到“陸委會”任職;倒是鄭安國因當時任“陸委會”企劃處處長,是台灣方面對海基會在香港參與談判的前線人員的後方指揮官,因而對“九二共識”的產生過程知之甚詳。可以說,鄭安國在該書中扮演了說明歷史真相的角色,而蘇起則是從中進行“提煉觀點,昇華理論”的工作。

  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六,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於二十九日與連戰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將“九二共識”寫了進去,“九二共識”首次出現在大陸的官方文件上。二零零五年六月,海協編寫了《“九二共識”歷史存證》一書,由國台辦屬下的九洲出版社出版,成為大陸方面對“九二共識”的理論總結,也是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一書互作呼應。二零零八年馬英九當選並就任“總統”後,海峽兩會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進行了八次“陳江會”,簽署了十八項協議。

  可以說,“九二共識”是“求同存異”的結晶。在“同”的方面,就是海峽兩岸均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並謀求國家統一。而“異”的方面,海協主張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則強調,對“一個中國”原則,用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因此,有台灣學者將之概括為:台灣方面是“一種各表”,大陸方面是“一中不表”。

  從相關資訊可以見到,北京最初對台灣方面的有關論述,是持批判以至是否定態度的,但後來隨著形勢的發展,及對台灣政治生態的瞭解,而有所調整,甚至是“否定之否定”。就以《國統綱領》為例,北京最初也是大加批評,指責其目的是要以“台獨”要挾中共,以“民意”阻阻滯統一,並企圖以語義含混不清的“政治實體”概念,偷渡其“兩個中國”之陰謀,目的是要維持現狀,在拖以待變的基礎上,嘗試以交促變,並意圖以淡化主權之爭,換取“對等承認”。但當後來陳水扁進行“廢統”分裂活動時,卻反過來維護《國統綱領》,批判陳水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