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麻將雖“國粹” 申遺引爭議

http://www.CRNTT.com   2012-11-02 10:43:13  


麻將也申遺?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訊/第二屆雀友杯全國麻將大師賽總決賽27日在杭州落幕,與麻將大賽一起的,還有2012“百萬雀友同此情麻將申遺獻我心”萬人簽名活動。麻將和京劇、國畫、中醫一樣,被稱為國粹,並且還將再次申遺,引起了相當關注。

麻將需要保護嗎 “國粹”申遺引發爭議 

  2012-11-01 10:19  南方日報
 
  一個顯見的事實是:麻將在我們的國土上一直很火,但這幾天更火。在杭州舉行的全國麻將大師賽總決賽、在重慶黔江舉行的第三屆麻將世錦賽剛剛相繼落幕,又傳出要申遺的消息。看,“百萬雀友同此情,麻將申遺獻我心”,民間的呼聲該有多麼的強烈。

  麻將乃一項文化遺產,是毋庸置疑的。胡適先生考證它起源於明朝,由彼時一種叫“馬吊”的紙牌演變而來。《清稗類鈔》有“叉麻雀”條,對麻將牌裡為什麼有“筒”、有“萬”、有“條”,為什麼有“東西南北”風,都有一番粗略的考證,《爾雅》、《周禮》什麼的全用上了,足證麻將本身確實很有文化色彩。可惜,在前人留下的文字中,言及的卻大抵都是麻將的危害一面,未知是直陳還是故意抹黑。比方清朝宣統年間,王治馨任奉天巡警局總辦,有天兩個客人造訪王寓,想打麻將,“而少一人,俗所謂三缺一者是也”。王治馨乃命左右趕緊召人,他的吩咐很有意思:“叫大渾蛋。若已他出,二渾蛋、三渾蛋皆可。”這種稱謂令“二客大愕,詢何人”,王治馨說:“吾局多渾蛋,皆嗜博,此乃渾蛋之尤者,故以大二三別之耳。”這就可見,王治馨雖然也有牌癮,但對沉迷其中的人還是嗤之以鼻的。

  麻將要申遺,有人建議先去掉賭博的成分,此前已有“健康麻將”的說法。然而誰都知道,說歸說,打起來沒有不帶“彩頭”的。打“政治牌”的就更不用提了,早就是官員斂財的一個明規則,至少可以早到慈禧太後時。那幫陪打的家夥,“每發牌,切有宮人立於身後作勢”,當內線,發暗號,看到慈禧“有中發白諸對,侍賭者輒出以足成之”,專門就讓她贏。老太太贏得合不攏嘴的時候,“則跪求司道美缺”。順便說一下,慈禧用的麻將極其講究,“牌以上等象牙制之,闊一寸,長二寸,雕鏤精細,見者疑為鬼斧神工也”。

  正因麻將與賭博如影隨形、須臾不可或分之故吧,前人多力陳麻將之害。胡適甚至將之列為中國的第四害(另為鴉片、八股、小腳),“平心靜氣”的當然也有,如今天蘇州“寒山寺”照壁上那三個大字的書寫者陶浚宣,曾“長篇咏之”:鏖戰了一個通宵,“勝者忻忭負皇遽,面色如土不敢怒。……到門踟蹰慚婦孺,誓絕安陽舊博侶”,輸得垂頭喪氣,然後拍胸脯,再不玩了;而一旦回過神來,又不是他了,“明朝見獵眉色舞,梟化為狼蝮為蝎。破人黃金吮人血,枯魚過河泣何及”。陶浚宣悲嘆,對這種“方將取汝子,弗僅毀汝室”的“不祥之物”,我國上下卻“沉沉大夢真竹醉,白晝黃昏為易位”,而“君不見萬國人人習體操,強身強國五禽戲”。這個見解於今亦振聾發聵,然麻將已經搖身一變為體育亦即“強身”方式的一種,該是陶浚宣萬萬不曾料到的了。

  大學者梁啟超也十分好玩麻將,但他說過,他只有在打麻將的時候才會忘記讀書,只有在讀書的時候才會忘記打麻將。玩麻將把握住這個度,積極意義才可能彰顯。本次麻將世錦賽上,清華、北大高校聯隊奪得了團體冠軍,雖然那幾名大學生選手已經畢業,“高校聯隊”有名不符實之嫌,但仍可說踐行了梁任公的宗旨。當然,那幾位讀書的成色如何,還要待媒體挖掘冠軍背後的故事。因為我們的現役頂尖運動員中也有好多名牌大學畢業的,掛名而已。

  對麻將申遺,反對者認為我們申遺的隊伍已經太長,麻將別凑這個熱鬧。不過在我看來,還是應當先認清申遺的目的,至少在當下有保護的意味。麻將在神州大地上開展得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哪裡就到了需要保護的地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