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賈康:財稅改革進入攻堅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2-11-18 09:13:31  


改革開放30年來,每次重大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都是其核心部分。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體系。事實上,改革開放30年來,每次重大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都是其核心部分。就此,新京報日前專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他認為,對於財稅改革,目前已到了改革的攻堅階段,到了必須觸動既得利益才能推進改革的階段。如果不能在化解既得利益阻礙方面做出可行方案的話,一切都是空談。文章內容如下。

  分稅制改革有成果,也面臨新問題

  問:如何評價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及隨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賈康:1994年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財稅配套改革,建立了分稅制框架,這一改革是里程碑式的。改革的實質是從原行政性分權過渡到與市場經濟匹配的經濟性分權。

  1994年分稅制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正面效應,財政收入此後獲得恢復性增長,占GDP比重從1995年最低點的10.3%一直上升到現在名義指標20%以上。政企關係、中央和地方關係的處理、生產要素流動、市場化配套改革等都可圈可點。

  財政分稅制於1994年之後的運行中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矛盾,面臨越來越明顯的挑戰。例如基層財政困難、“土地財政”問題等。

  另外在稅收方面,近年來中國又進行了統一內外資企業稅、增值稅轉型、取消農業稅、修訂個人所得稅等稅制改革。但相對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當前稅收制度中還存在不相適應的地方。

直接稅與間接稅比重失衡

  問:當前稅收制度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有哪些?

  賈康:從稅收總體結構看,主要是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失衡。當前,稅收總收入中主要由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構成的間接稅比重過高,對經濟轉型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

  這種稅制結構的不完善削弱了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

  比如,發達國家非常強調發揮稅收的自動穩定器功能。美國聯邦級超過40%的收入來自個人所得稅,如果加上薪酬稅,占比達到80%左右。這樣,在經濟波動中,稅收超額累進機制可以發揮相當明顯的自動穩定器功能。即在經濟繁榮期收入上升時,納稅人邊際稅率自動跳高,為經濟降溫;在經濟衰退期收入下降時,邊際稅率自動下降,為經濟升溫。而中國的直接稅中實行超額累進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稅制結構不完善也削弱了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能力。目前中國缺乏能夠有力調節收入分配的稅種。增值稅、營業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比較弱;個人所得稅應發揮的“抽肥補瘦”的再分配功能遠不到位;財產稅中的房產稅剛剛開始局部改革試點,遺產稅和贈與稅還無從談起。這極大地影響了稅收調節收入分配功能的發揮。

  此外,資源稅改革和相關配套改革不到位,影響了政府調控資源環境、促進節能降耗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