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金融:必須改革大財政小央行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2-11-23 09:15:16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訊/《人民銀行法》賦予央行的法定職責的重中之重就是貨幣政策,甚至可以說,這是央行的最重要職能。十年來,中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爭議之處頗多。

  時代周報發表社論稱,為遏制2007年前後出現的投資過熱,央行重新啟用了信貸規模控制這一手段,這種帶有濃厚計劃經濟特點的貨幣政策手段在被拋棄不到十年之後又重新回爐。對理論上已經基本完成市場化改革的中國銀行業而言,信貸規模控制所帶來的政策瓶頸成為遏制其展開充分競爭的重要原因。無論是不是現實調控需要,信貸規模控制都延緩了中國銀行業邁向市場化的步伐。

  不過,這一政策不久就遭遇了金融危機。200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完成了從年初的從緊到寬鬆華麗轉身。遏制投資過熱的信貸規模控制在“大投入”的背景下成為了擺設。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銀行業的海量信貸投放在2008年並沒有受到信貸規模控制的影響。相反,一再調高的控制規模指標暗示銀行業應當積極投放信貸。

  文章分析,這也體現出中國貨幣政策的機會主義特征。基本上,央行為下年度的貨幣政策定調大多是“適度從緊”,而在實施當中,這個具有無比彈性的詞匯最終卻可以為任何政策背書。假如將上年底或者當年初的“適度從緊”真從字面上理解的話,那就無法看清中國貨幣政策的玄妙之處了。

  人民銀行是一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地位並不高於其他部委,這就先天決定了它並不具備完整意義上的所謂央行獨立性。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央行與其他部門相比並沒有任何優勢,也就無法自如地實施各種貨幣政策措施。

  雖然央行法定職責的首選目標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但置於其後的經濟增長目標卻往往淩駕於前,中國社會現實需要的增長衝動經常與幣值穩定這一政策目標相衝突。並不強勢的央行既沒有能力阻擋其他地區和部門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衝銷其保持幣值穩定的政策效果,更沒有完全不配合其他地區和部門的可能性。一直都特別積極的財政政策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這種矛盾,必須承認,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時候會對人民幣幣值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在種種掣肘中,央行的貨幣政策實施環境並不樂觀,搖擺不定的機會主義蔓延於貨幣政策當中。基本上可以說,十年來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能力上並沒有太大的提高,缺乏創新手段和長遠目光。救火隊員般的做派很難讓人產生穩定的通脹預期,三兩年就重新出現一次的高物價增長強化了市場對人民幣會不斷對內貶值的看法,這無疑是央行引導穩定通脹預期目標的尷尬之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