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成品油如何奪取定價權

http://www.CRNTT.com   2012-11-24 11:21:10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訊/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進入改革窗口期:全球油價穩定,中國國內通脹壓力較低。此間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評論員葉檀文章表示,預計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進入三部曲: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是第一步,即掛靠布倫特、杜拜、辛塔三種原油現貨價格,時間為22個工作日,價格變動幅度為±4%;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第二步,是縮短工作日,即從22個工作日縮短到10個工作日左右,以免國際國內市場有充分的時間猜測中國價格,囤積居奇,或者快速去庫存;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第三步,即通過建立成熟的期貨市場,結合現貨,形成真正的中國價格。

  文章指出,必須要正視的現實是,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缺乏原油定價話語權,因此,目前參照三地的定價模式是不得已而為之。中國一方面大量進口原油;另一方面缺乏期貨市場、缺乏戰略儲備,社會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導致定價權旁落。

  10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其中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未來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還將大幅上升,中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雖然近幾年中國能源消費增長較快,但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僅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未來能源消費還將大幅增長。

  文章分析,如何定價才能避免太阿倒持,將定價權拱手讓給交易對手?

  首先要保證選入進口主要地區、全球具有市場重要性的地區的油價,而不能把美國的WTI(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作為重要參考價格而列入定價模型。

  中國原油主要進口源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同,2010年原油進口源主要分布在中東和非洲地區,沙特、安哥拉、伊朗等國家是中國主要的原油進口來源國。2011年,中國的海外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進口份額分別為51%和24%,伊朗為中國僅次於沙特和安哥拉的第三大原油進口來源國,沙特占中國原油進口量的19.91%,伊朗占進口總量的10.99%。中國進口量最大的沙特、西非等地的原油都是以杜拜原油為標杆的,而中國的中石油等大型油企的油價同樣以杜拜價為標杆。因此,中東的杜拜油價對中國至關重要,在定價系統中不可或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