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國教科書如何看抗美援朝

http://www.CRNTT.com   2012-12-16 11:56:09  


 
  韓國教科書認為中國的“抗美援朝”動員了大量軍隊,實行人海戰術扭轉了戰爭局勢

  涉及中國軍隊的部分,韓國教科書認為中國軍隊的入侵扭轉了戰局:

  “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一直進軍到鴨綠江畔,眼看統一就在眼前,但由於中國軍隊的介入,不得不進行撤退。” 

  “中國動員了大量軍隊,實行人海戰術,將戰線向南大幅推進,並一度占領首爾。經過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的奮力鬥爭,首爾得以再次失而複得,此後戰線就在三八線周圍呈膠著狀態。在戰爭處於攻防狀態的同時,停戰會談開始召開,並最終達成了停戰協議。”(韓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國史》、《大韓民國的建立》) 

  韓國老一輩主要不滿是朝鮮,對中國的埋怨並不多,但認為中國介入加速分裂

  學者董向榮指出,韓國教科書上朝鮮戰爭中中國的角色大致是,金正日挾蘇聯之命令迫使中國在美國參戰時候出兵,中國並不是積極支持金日成的軍事計劃。沈志華的研究也大體支持這種說法,“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並且正在準備解放台灣的戰役, 毛澤東仍然不希望朝鮮在此時發生一場可能給中國安全造成威脅的戰爭。但是,作為亞洲革命的負責人,毛澤東又無法拒絕金日成的要求,特別是在斯大林已經表態之後,中國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顯然教科書這種描述沒有引起韓國人對中國的激烈的反感。中國學者張璉瑰說,“我接觸過一些韓國老人,他們經歷過那場戰爭,當中一些曾經還是跟中國志願軍交過手的軍人。據我了解,他們的不滿主要還是指向朝鮮,對中國的埋怨並不是很多……那場戰爭對當前的中韓關係影響不是很大。”

  但畢竟中國的參戰確實改變了戰爭的局勢,所以許多韓國人認為中國的介入加速了朝鮮半島的分裂。當然,阻礙朝鮮半島統一的指責不光指向中國,在韓國的教科書中,有這樣的描述,“四大國都不希望半島統一”。

  韓國年輕一輩:戰爭已經過去了五十年了,對朝鮮沒有太大反感

  在冷戰時期,韓國教科書“反共”色彩濃厚,而在90年代逐漸淡化這種色彩,1992年中韓建交後,韓國的教科書也減少對中國共產黨的“歧視”,所以韓國的80後90後年輕一輩,與老一輩韓國人那種激烈的立場不再一樣。一位韓國80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候說:“首先你們得了解隨著時代、時間的過去,會有什麼態度;就是看什麼樣的政府,什麼樣的領導,什麼樣的人,會按照他的想法去教育國民。所以到70後的那個年代,一般總統的想法是把朝鮮當成敵人,所以那個時候受教育的人,對北朝鮮會有反感。但是80後的這個年代,進入到盧武鉉政府時期,他們的想法對待北朝鮮是一種和平的,或者溫和的態度。所以那個時候比如說像我,受教育的人,就是對朝鮮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感。戰爭離我們這個年代已經過去了五十年,所以到這種年代,朝鮮的關心不像以前那麼大,就是朝鮮就無所謂了。像我這麼年輕的,這樣的人,就會不想了。現在韓國的社會競爭太激烈,都想著工作什麼的,就是說對朝鮮的關心不是特別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