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槍擊案的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12-12-17 11:01:16  


美國政府為此次康州校園槍擊案的遇難者降半旗默哀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康州一小學發生槍擊案,造成28人遇難。同一天,中國河南也發生了一起造成22人受傷的校園慘案。這樣的事件在各國都不鮮見。

  學校因為它的脆弱,最易成為人性黑暗面的發洩口。各國都是如此,但面對危機,只有全面和系統的應對體系才有能力挽救生命。頻繁出現校園慘劇的美國,在應對危機方面,某些教訓是值得參考的。

  ■ 中美校園慘案非特例,學校常被暴徒作為首選發洩地

  反社會者和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人在校園施暴是全球現象

  近十年來,僅在美國就發生了數起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包括1999年造成13人死亡的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市槍擊案和2007年造成32人死亡的弗吉尼亞槍擊案。算上這次,僅在今年美國就已發生了三起比較有影響的、造成人員傷亡的校園槍擊案。

  當然,這種針對師生的大規模屠戮並不只局限在美國,使用的凶器也不僅僅是槍支。類似案件在芬蘭、加拿大、德國、巴西、日本和中國都存在。在2010年3到5月間,不到40天的時間內,中國接連發生了5起校園案件,這讓國人印象十分深刻,其中陝西南鄭縣幼兒園9人被砍死20多人被砍傷一案更是讓全國嘩然。

  人員多且集中、受害者脆弱和產生的影響大是學校成為首選地的原因

  學校作為暴徒首選目標的原因並不複雜:人員集中;多是兒童和青少年,防禦能力差;而且孩子作為弱者一旦受害,還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這些因素使得學校,對於那些失去理智的、單純希望能造成更多傷害的施暴者來說,顯得十分理想。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系教授丁學良也持同樣的想法,他認為:“他們(犯罪嫌疑人)希望社會能通過他們所造成的痛苦和恐懼,看到他們自身的不幸。”,“在學校作案,是在社會上造成連鎖反應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源頭難堵,就必須從應對方面做好萬全準備

  美國校園慘劇的主題是“槍”,但在槍支已經泛濫、“禁槍或控槍是否有效果”迄今爭論不休的當下,從源頭上限制暴徒的襲擊能力並不特別現實。因此,在一個又一個血淋淋的慘案後,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必須從應對方面做好萬全準備。對於校園慘案日趨抬頭的中國,道理也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