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邵宗海:兩岸或可以“和平宣言”取代“和平協議”

http://www.CRNTT.com   2012-12-21 10:17:25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昨天在聯合早年報撰文《兩岸或可以“和平宣言”取代“和平協議”》,內容如下: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2012年12月5日在國民黨中常會報告,提出了現階段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困境:就是協議主題必須要找出兩岸彼此交集的核心關鍵,應該不是像停戰協議、互不侵犯條約一樣,因為雙方軍事對峙已成過去式;另一方面也應該不是像涉及統一的協議,因為“這樣的內容也不可能被現階段台灣主流民意所接受”。

  王主委是在反映事實,這正是當前政府的決策底線,他也在反映現實,因為這也是當前台灣社會的普遍想法。但是王主委可能沒有提到的一點:2011年馬英九在競選連任時所提出的“和平協議”應是什麼實質內容?有沒有經過“完整思考”?因為後續的補充說明,認為2008年以來經過兩會協商而簽署的協議,加上2012年之後兩會繼續協商而簽署的協議,就是構成“和平協議”的架構,那麼真是如此架設,台北就根本不需另提所謂的“和平協議”。

  此外,王主委也應該覺得,在現階段要簽署“和平協議”的困難,除內容之外,尚有兩岸的政治定位也尚未明確化。簽署一項具有官方性質的協議,就是要兩岸具有代表性的官員的出面。但是,如果兩岸的政治定位都不明朗,那麼就會導致簽署上的困難。

  因此,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在短期內有其不可能的困境。可是台灣民眾期盼兩岸之間存在“和平發展”的局面卻是可以確定的,而且兩岸當局希望“和平發展”能被機制化或制度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台海局勢極需被穩定,與兩岸必需簽署“和平協議”之間,找出一個為雙方可以接受,又不存在任何內容與定位困擾的方案,這可能是王主委提出這個話題後的最好時機。

  作者因而建議,可否在一年之內,經過兩岸在透過任何形式的公開協商前提下,能研擬出一套可由雙方在同一時間、各自在其統轄的首府,正式宣布的“和平宣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