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十大網絡用語”折射社會心理

http://www.CRNTT.com   2012-12-25 11:20:36  


媒體采訪中的一句提問成了今天網絡熱詞。CFP供圖
  中評社北京12月25日訊/今年的“漢語盤點”12月20在京揭曉,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中國網絡電視台聯合主辦的詞語評選活動今年增加了新內容,增設了“十大網絡用語”的評選,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增設這一內容,可謂是適逢其時,這其實也反應出網絡用語對社會生活、社會心理的巨大影響,而且,我們注意到,今年評出的“十大網絡用語”很形象、很深刻地折射出大眾的社會心理訴求,表現網民們的在今天網絡時代的主要心理傾向,很值得做些描述和議論。

  一、“中國好聲音”

  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巧妙地利用音樂名家與草根歌手的互動,通過評委背對選手、只聽聲音的盲選模式,讓歌手純粹以實力說話,這種評選方式得到音樂愛好者和廣大觀眾的認同。同時,評選場面舍去了以往選秀、音樂類節目中常見的花哨服飾、炫目造型和激情伴舞等,使歌手在鏡頭前更突出,唱出的聲音顯得更真實,於是,該節目大受歡迎,“中國好聲音”引發了強大的共鳴,網上開始流行起“中國好聲音體”,處處衍生出“中國好……”,或“……好聲音”,如“中國好微博”,“中國好老師”;“母親的好聲音”、“同學好聲音”等等。面對著歌壇之前的假唱現象,面對著花里胡哨的音樂節目,面對著電視台頻繁地拿明星顯耀,大眾煩了,喜歡聽到真實聲音,喜歡欣賞樸實真誠的歌聲,喜歡更多的草根歌手登台演出,而不希望只看到那些“歌星”在擺“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