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社會存在“殖民化”和“中國化”深層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9:44:07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鄭海麟今天撰文《香港社會存在“殖民化”和“中國化”深層矛盾》表示,
目前香港政府政治架構和公務員系統仍以“殖民化”的價值評判為准繩,公務員的升遷、教職員工的考核皆以舊時“殖民化”的價值作為評判標準,這種價值取向上的崇尚“殖民化”和去“中國化”,其結果必然導致年輕一代缺乏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了解和認同,甚至產生抵觸和排拒。這種文化和價值上的矛盾和抵觸情緒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為一種行動,甚至變為一種反政府和對中央政府的消極抗爭。

  香港雖然回歸祖國已整整十五年半了,但是,本地年輕一代尤其是知識精英至今還缺乏對祖國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這是導致近年來不斷出現大小規模不等的反政府(實質上是反中央)的示威和抗爭活動的原因。

  有些人將這些反政府的抗爭視為“港獨”的一種表現,筆者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根據最具權威性的《奧本海國際法》第三章第四節《獨立與屬地和屬人權威》的定義,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土地和人民擁有排他性的主權,也即是屬地和屬人權威。按照《奧本海國際法》的定義,中央政府作為一國之主,對於國家領土內的一切人和物具有行使最高權威的權力。因此,“港獨”在香港這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土地上已經沒有任何空間,所謂“港獨”只是一個假命題。

  “殖民化”和“中國化”的矛盾

  然而,為什麼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熱衷於挑戰中央政府的這種屬地和屬人權威呢?有人又將它解釋為“一國”和“兩制”之間的矛盾。不過,據筆者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研究工作七年多來的經驗和對內地社會的方方面面的仔細觀察,發現內地和香港之間就“兩制”而言,其界限越來越模糊。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內地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管理階層特別是公務員素質和效力的快速提高,所謂“兩制”的差別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內地、香港兩地的制度越來越趨同。嚴格說來,“一國”與“兩制”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已不複存在。但是,香港人和內地人在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方面還是有區別的。特別是知識精英階層在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方面與內地的差異尤為明顯,畢竟香港曾經歷英國長達一百五十六年的殖民統治。據此,我將這種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方面的差異歸結為“殖民化”和“中國化”的矛盾,而這對矛盾才真正是當前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