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調控細考量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11:10:38  


 
  與此相聯繫,人民幣面臨趨勢性升值壓力,成為中國開放宏觀經濟面臨又一全新問題。人民幣匯改發軔於開放之初。沒有當初引入“出口換匯成本”對官方出口匯率大幅貶值,就不可能有早年特區開放的成功探索與突破。

  然而初期十幾年匯改的主要矛盾,是要解決封閉體制遺留的實際匯率結構性高估失衡。新時期匯改則需解決如何應對可貿易部門生產率追趕派生本幣趨勢性升值要求問題。有管理浮動匯率制雖早在1994年已成定論,新時期重回比較靈活匯率制卻仍極為困難。對此尤其需要總結經驗反思解析。

  新時期開放經濟內外部平衡方式也令人困惑。外匯儲備過量增長,意味著國民儲蓄大規模流出,似乎顯示內需不足。然而十年宏調大部分時期,有關部門用各種方法抑制國內投資,可見“內需不足、儲蓄過度”並非經濟運行自發結果。中國經濟存在一個突出的奇異組合現象:抑制較高收益國內投資,海量投資低收益外國國債,對此需理性探討和科學解答。

  另外還有很多具有認識挑戰性現象: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真得仰仗外需,如何解釋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總需求率先V型回升?既然早已確定主動、漸進、可控的正確匯改方針,為什麼匯改實際進程仍明顯滯後?如果美元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真是我們外部失衡主要原因,為什麼失衡要等到新世紀初年才得以凸顯?其他很多國家受國際貨幣體系影響卻並未普遍面臨類似困境?

  為什麼現階段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易熱不易冷”,而宏觀調控政策卻治冷難治熱易?如何看待宏調工具選擇上表現出來的“十八般武器”一起上的寬泛化特點?如何看待產能過剩對宏調政策的分析支持含義與實踐效果?如何看待貨幣過量衝擊下不同物品價格響應特點?積極宏觀政策與刺激政策是一回事嗎?如何理性評估“4萬億”刺激利弊得失?這樣有待探查問題的清單,很容易增廣加長。

  系統探討上述現象、問題、矛盾及其背後規律內涵,無疑是經濟學研究引入入勝的題材,也或許能對未來政策選擇提供有益啟示的工作。基於上述思考,筆者計劃以十年宏調史為主題,寫一組系列評論與讀者交流。

  系列評論將首先觀察十年開放宏觀經濟增長和宏調政策演變大勢,著重描述和分析宏調政策工具選擇多樣化寬泛化特點。然後專題考察十年宏調史上重大關係與問題:如國際收支與匯率關係,通脹與物價結構性上漲關係,產能過剩與投資管制關係,國內宏觀漲落與貿易條件變動關係,“4萬億”刺激政策經驗與教訓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