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養老和醫療是最大財政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3-01-25 07:58:01  


 
  將政府持有的上市國企股份劃撥到社保體系

  文章稱,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研究報告得出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今後10年是改革的機遇期。在今後10年內,由於城鎮化率和參保率的提高,養老金缺口還不會很大,因此財政壓力還不會很大,改革就有比較大的回旋餘地。因此我們把今後10年叫做寬鬆期。10年以後,繳費人數逐步下降,但贍養率卻迅速提高,養老金缺口和財政壓力就會迅速上升,進入了所謂漸緊期和惡化期。許多改革是需要財力支持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改革的機遇期就在今後10年,不應錯過。

  第二,提高企業職工的退休年齡。我們的具體建議是,在2015年到2050年間,逐步將企業男性職工的退休年齡提高4歲,將企業女性職工的退休年齡提高9歲。這項改革,可以明顯減小未來養老金的缺口,當然還不能完全解決缺口問題。這也就引出了下一個建議。

  第三,逐步將80%的政府持有的上市國企股份劃撥到社保體系,讓這些股份提供股息紅利作為社保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們的估算表明,向社保劃撥股份和提高退休年齡這兩項改革,可以基本解決城鎮養老金的未來缺口問題,讓養老金獲得財務上的可持續性。當然,劃撥國有股份的改革還會面臨很多困難,有些是意識形態上的障礙,有些是具體操作和設計上的問題。因此,我們建議在今後幾年搞試點。比如,在今後兩三年中,將20%~30%(約3萬億市值)的政府持有的國有企業股份轉移到社保,積累經驗,為今後更大規模的劃撥提供基礎。

  第四,建立長期護理保險體制。包括長期護理在內的廣義醫療費用上升是財政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目前還沒有得到重視。各國的經驗也表明,長期護理正成為對家庭負擔和國家財政的嚴峻挑戰。我們建議,通過建立長期護理保險體制來緩解這些未來的壓力,這個體制可以包括商業性的長期護理保險,也可以包括強制性的部分。在這方面,來自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第五,積極發展地方政府債,或市政債市場。允許更多的地方政府獨立發債有幾個重要的好處:一是為地方融資金平台提供再融資,緩解對銀行貸款違約的風險;二是將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顯性化;三是更為重要的改革意義是,可以建立一個迫使地方政府增加透明度市場機制,比如,一個地方政府獨立發行了債券,資本市場就會要求它公布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如果市場不滿意,還需要它公布財政收支的細節和表外活動的信息。在包括地方官員直選等政治體制改革難以取得突破的情況下,這個市場機制可以成為約束地方政府行為的重要替代力量。

  第六,加快資本項目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我們從對中國對外資產負債表的研究中發現,中國對外資產主要是儲備投資,收益率很低,我估計目前也就是2%左右,而中國對外負債則是以外國在中國的外資直接投資(FDI)為主,我們支付給外國人FDI的回報率是10%左右。這種對外資產和對外負債收益的不對稱,使得我們的淨回報率很低。如何改善?必須要降低外匯儲備在對外資產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民間投資在對外資產中的比重。而推動民間對外投資的一個前提就是開放資本項目。最近聽說有關部門準備在溫州試點,放鬆對個人對外直接投資的管制。我認為這是件好事,應該盡快出台。其實,我認為沒有必要將個人對外投資限制在直接投資。比如,溫州企業家的錢到了國外,在國外到底是做直接投資,還是投在股票,你是管不了的,也沒有必要去管。

  在研究對外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中,還發現中國的對外資產主要以美元和歐元計價的。美元和歐元的匯率如果大幅波動,我們的對外資產就會面對匯率風險。如何減少這種風險?應該讓一部分中國的對外資產用人民幣計價。一個具體的做法就是開放熊貓債市場,即允許外國機構到國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讓中國投資者持有更多的本幣計價的對外資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