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3年是全球衝突之年

http://www.CRNTT.com   2013-02-04 09:46:22  


 
  結果,如今各國都無時無刻不在互相監視防禦力量,從而增加了意外敵對的風險。如果約翰•克里和查克•哈格爾分別被確認為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則奧巴馬政府中將出現兩位堅定的軍事幹預質疑派。但美國在無人機、網絡工具和其他非傳統武器上的投資水平極有可能不會降低。

  這些技術進步形成了兩大最重要地緣政治熱點的競爭和敵對的背景。在中東,美國和歐洲官員今年將繼續拒絕深度參與地區動蕩,讓本地勢力——土耳其、伊朗和沙特——競爭地區影響力。溫和派和激進派的對立,以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對立,將在不少北非和中東國家上演。

  美國官員有理由相信,假以時日,他們可以降低對該地區及其問題的擔憂程度。根據當前預測,非傳統能源領域技術創新將在2020年使美國靠北美和南美的資源便可滿足80%以上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中國將越來越依賴中東的石油產出。

  與此同時,東亞仍將是2013年潛在麻煩點。中國的眾多鄰國擔心其經濟和軍事的不斷擴張給它們的利益和獨立帶來越來越大的威脅,並在倒向美國以尋求安全夥伴的多樣化以及防範中國。美國則可望通過在世界增長最快的地區開發新貿易夥伴來提振其長期經濟前景,因此也在轉向亞洲——儘管美國(和歐洲)決策者同時也在明智地推進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自由貿易協定。

  一個越來越大的風險是,新的中國領導權將意味著美國在該地區的深度參與,以此作為遏制中國崛起、阻礙中國增長的手段。在該地區,我們已經看到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對立,比如南海的中越對立和中菲對立,以及東海的中日對立。這些紛爭今年尚不會導致軍事對抗,但無人機和網絡武器的使用仍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2013年的最大風險是亞洲的大規模經濟衝突,這不僅會直接傷害牽涉到的國家,也會阻礙全球復甦。這個戰場上的第一批戰火已經被點燃了。

  去年夏天,東海一系列島嶼上的爭議導致了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日本的交惡。雙方距離開戰為時尚早,但中國官員放任國內爆發民族主義遊行、抵制日貨和針對日企的破壞活動。日本對華汽車出口下降了44.5%,而中國來自日本的進口下降了近10%——所有這些都是在一個月內發生的。

  對於苦苦掙扎的日本經濟來說,這是個嚴重的打擊。對我們這些認為並非軍隊、坦克和火箭才能造成沉重代價的人來說,這也是個清晰的警告。

   作者:哈維爾•索拉納(Javier Solana),ESADE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研究中心主席;伊安•布雷默(Ian Bremmer),歐亞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