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資本遷徙 警惕新一輪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13-02-27 09:07:20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國際金融資本出現新一輪大遷徙的跡象,主要表現在:作為避險資產的債券、黃金價格下跌,股市、樓市等風險偏好性資產價格上漲,反映通貨膨脹的大宗商品溫和反彈。再從跨國資金流向來看,發達國家貨幣相對新興國家貨幣集體走軟。以上因素相互印證,揭示了全球資本正由防禦性配置向進攻性配置的轉變。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游石述評文章表示,金融市場一般領先實體經濟3到6個月,根據過往經驗,各項宏觀數據隨後“復甦”將是大概率事件。那麼實體經濟運行是否真如金融市場預期,這、需要從供需去分析。

  首先,看影響需求的消費、存貨、投資三大板塊。第一,對短期消費帶動最大的是耐用消費品,去年底以來美國、中國樓市已經出現量價齊升的情況,汽車銷售也已回暖;第二,存貨方面,未來一段時間工業利潤回升將有助產業鏈主動重建庫存,繼續拉高商品價格和微觀需求;第三,最具爭議的是投資。國內圍繞民生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方向比較明確,但力度和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卻難以把握,房地產投資受政策影響,不確定性太強,另外在國內工業產能整體過剩和企業高負債情況下,各方對產能投資普遍懷疑。總體上,觀察國內投資趨勢需要等待兩會過後。但美國情況則要明朗得多,已經過數年去杠杆的私營部門,在利潤驅使下有望實現投資擴張,包括機器人自動化工業、3D打印、新能源,乃至傳統的房地產領域都有的很大空間,進而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並有利中國出口。

  其次,再看供給面要關注的幾個方面,包括國內信貸資金供給在12月和1月份放量,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有待釋放,勞動力工資增長放緩等,這些要素條件在短期都不會對供應構成約束,這裡不詳細論述。

  文章稱,綜合供需判斷,經濟階段性回暖甚至復甦可以期待,但卻想借此指出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有人自然要問,經濟復甦有什麼好擔心的?這裡必須引出貨幣乘數和長期債務周期兩個概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