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抗日神劇的神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3-02-28 14:35:50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訊/近來,對泛濫熒屏的國產“抗日神劇”的批評聲日隆。這些劇集不乏胡編亂造、製作粗糙、美學趣味低下的特征,一副“戲說”腔調,歷史觀極不嚴肅。其實,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災難深重的一頁,抗日戰爭這段歷史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無可厚非。把抗日故事搬上熒屏,也有利於對這段歷史的集體記憶形塑,畢竟比起幹巴巴的教科書文字,影視作品更能深入人心。

  抗日神劇主要“神”在武俠化的情節處理上:為營造視覺奇觀,突出我抗日戰士的英明神武,就讓他們打起鬼子來簡直無所不能,什麼手榴彈炸飛機、徒手撕鬼子、飛刀滅群寇等等,不一而足。事實上,影視作品中使用誇張手法很正常,為刻畫正面人物難免刻意拔高。而且,中國影視文化中有源遠流長的武俠片傳統,長期以來,武俠片甚至是華語電影唯一拿得出手的類型片。武林高手們飛天遁地,反牛頓力學定律,早已稀鬆平常。從這個意義上講,抗日神劇無非是武俠劇的怪異變種。

  問題在於,抗日戰爭畢竟是一段沉重的歷史,過於架空、戲說的美學風格會讓作品的歷史觀太輕浮。

  對二次世界大戰這段嚴肅歷史的影視改編,不是不能有想象。從世界影壇看,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完全“歪曲”這段史實的《無恥混蛋》就曾取得不錯的票房和口碑,但昆汀把《無恥混蛋》放在“邪典”(cult)框架下演繹,美學邏輯自洽周延,當然不會有問題。

  事實上,這種“歪曲”二戰歷史的影視作品在國外不勝枚舉,上世紀去世的美國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經典作品《高堡奇人》據說正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故事背景設定為軸心國取得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而韓國電影《2009迷失的記憶》則已做出過大膽的嘗試(片中設定日本打贏了太平洋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