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俄結盟但在外交上要為美國留有餘地

http://www.CRNTT.com   2013-03-26 09:16:31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中國網日前登載張文木的文章《中俄結盟的限度、目標和意義》認為,21世紀的國際社會仍沒有脫離叢林狀態,今天中俄的共同利益的交匯點顯然高於分歧,加上俄國領導人已汲取以往左右極端外交失敗的教訓,其政治經驗已日益成熟,面對共同的戰略壓力,中俄深化戰略盟友關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不過,中俄結盟,在外交上要為美國留有回轉餘地。文章詳論如下:

  一、中國對外政策的基石是“獨立自主”而非‘不結盟“

  近期,關於中俄結盟的聲音,在媒體上時有反映,這是由於人們意識到中俄兩國越來越多地面臨共同的戰略壓力。也有人根據2011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不同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結盟” 的提法,認為中國奉行的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而中俄結盟的構想違背了這一政策。

  這其實是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一種誤讀。自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政府奉行的是“獨立自主”而不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正因此,中國當時並沒有參加尼赫魯、鐵托等發起的“不結盟運動”。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鄧小平堅持的也是獨立自主而非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他在黨的十二大上對這項政策作了全面表述,他說:

  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鬥而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