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王功權:美國訪學見聞

http://www.CRNTT.com   2013-04-22 14:45:40  


講演現場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由此間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政法大學聯合創辦的“燕山大講堂”日前邀請前鼎輝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王功權作題為《美國訪學見聞》的演講,實錄如下:

觀點輯要:

  【要點1】談美國大選:他們挨家挨戶敲門,每戶叫什麼名字,以前支持哪個黨,現在是否願意支持奧巴馬,分別用紅色和藍色標記。就好象我們的售樓公司統計樓盤是否售出一樣,工作之細致令我震撼。

  【要點2】談“用腳投票”:在我們國家只要強調公有制為主體,民營企業家就是一個弱勢群體,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博弈就博弈,能合謀就合謀,能妥協就妥協,實在不行就用腳投票;感覺到玩不起、不好玩、很難搞時,會選擇移民或者把一部分業務挪到外面,這可能是他們久歷沙場或者歷經坎坷後渴望另外一種安定的生活。

  【要點3】談美國人才政策:美國吸引人才方面的規則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無法比擬的。我們要想跟美國較勁,得建立能吸引全球人才的構架,建立不起來,相當於全球精英與你抗衡,不管我們心中有多少自信也不能解決。

  【要點4】 談互聯網創業:互聯網崛起得快、老化得也快。在這個行業中,再出現奇跡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我建議更多朋友把它當成傳統產業做:控制成本,一點點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能長大就長大,長不大就按照傳統的廠和店對待。 

  【要點5】 談公民社會:政府越強大,社會反而越脆弱。我們提出小政府、大社會,“社會”是指大量的NGO組織,大的百姓群體。這麼多年來,這塊一直沒能很好發展起來。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從國際上、學術角度上講純粹的NGO公民社會,還是今天帶著新文化傳播政治使命的公民社會建設,都非常重要。 

  【要點6】 談未來:不開心的事不想做,違心的事不做。是否再經商我不知道,但不知道我們國家什麼時候有那樣的環境,讓一個不跟權力合謀的人能夠在中國順利經商,如果有這樣的領域和項目我會做。

  談留美:用一年時間體驗朝朝暮暮的每一天,有特別感受。

  楊子雲(主持人):提到訪學美國,我會想起好幾個企業家的名字,比如王石、錢曉華先生等,都先後去美國的大學學習。這是否是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家的一個轉型的開始。我想問是什麼因素促成您去美國,您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

  王功權:謝謝子雲,謝謝騰訊燕山大講堂,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子雲是我多年的朋友,她說有這個活動請我來,所以匆匆趕來。子雲問這件事我有點詫異,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有龐大的企業家群體,有個別人到美國訪學、留學、深造,根本沒有成為企業家的主流。如果要從個別現象尋求規律性的東西,或者昭示什麼樣的事情我覺得不構成,因為可能去美國留學的人數遠遠低於進監獄的人數(現場笑)。我在美國見過王石,他覺得自己年歲大了,需要考慮自己退役之後的未來生活,他希望把自己定義成有一個實踐經驗的在學校裡的學者,這是他希望的。我不是這樣的,我是到美國游學(游學是走來走去),遇到什麼就學點什麼東西。所以你剛才談到是不是企業家考慮自己的轉型等,我認為是一個很個性化的事情,我不把它當成一種趨勢或者潮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