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保基金“做投資”,公眾不能蒙在鼓里

http://www.CRNTT.com   2013-05-02 11:25:46  


深圳社保局間接開發廊賓館 出資來源成疑
  中評社北京5月2日訊/社保基金,無論舊賬新賬,都是民眾血汗錢,一分一厘都應花得明明白白。而且,舊賬算清楚,更是社保基金運營安全的基礎所在。《新京報》今日刊發社論“社保基金‘做投資’,公眾不能蒙在鼓里”,文章內容如下:

  近日深圳社保局被網絡舉報稱挪用社保基金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賓館、發廊、停車場,且該局職工均可免費享受這些服務,被指隱形福利。深圳社保局回應稱,注册資金已連本帶息歸還社保基金,公司運營已與社保基金脫鈎。此外,自1982年到1996年,深圳市社會保險基金直接或間接投資了145個項目,共計17.65億元。(據新華社)。

  社保基金是民眾的救急保命錢,拿這些錢投入到投資經商中,無疑有不小的風險。雖然,深圳這次曝出的問題發生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一筆舊賬,但這筆舊賬的清理工作,從頭至尾,公眾都蒙在鼓里,且現在看來,這筆舊賬的清理,似乎存在一些疑點,或有重新檢視的必要。

  其一,據報道,深圳社保基金正式投資大量項目是在1993年後,但1993年出台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規定》中規定:各級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不得經辦放款業務,不得經商、辦企業和購買各種股票,也不得為各經濟活動做經濟擔保。為何深圳有關部門當時會無視有關法律規定?

  其二,深圳社保局稱,並沒有通過相關投資,製造部門“隱形福利”,而且所有收回本金及收益後,增值近10億元,但口說無憑,不公布詳細的財務記錄,公眾怎麼知道,“隱形福利”的實與虛,怎麼了解投資盈與虧的“底細”?

  其三,14年時間里,十多億的資金支配,掌管資金使用官員,具有很大權力,這很容易造成權力尋租的空間。此前在上海社保弊案中,原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等多名官員,通過社保基金拆借,收取大筆賄賂。在相關財務制度並不完善的一二十年前,深圳社保部門在社保基金投資中,是否做好充分的防範,防止有人從中牟取私利?

  其四,這筆舊賬,嚴格來說,還沒算清。例如,當年深圳用社保基金,建立了深圳市社保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社保資金撤出後,社保局通過管理費(曾經一段時間依然從社保基金中支取)注入,將這個公司一直運營至今。這個公司的經營收益是怎麼分配的,社保基金有沒有獲得其應有的收益?公司的賬目是否應該公開?

  其實,深圳社保基金問題,並非孤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相關社保管理制度不完善之下,許多地方都打社保基金的主意,做商業投資。後來國務院發文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擠占、挪用社會保險基金的做法,各地才對這些做法進行清理,但是清理的效果如何,賬是否算清,恐怕是個未知數。

  社保基金,無論舊賬新賬,都是民眾血汗錢,一分一厘都應花得明明白白。而且,舊賬算清楚,更是社保基金運營安全的基礎所在。輿論對於深圳社保基金的質疑,並不因官方的回應,而有所消減。對此,有必要深入調查,給民眾一份詳盡的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和投資運營報告。藉此事,國家相關部門也要舉一反三,對類似問題展開排查,推動社保基金管理的信息透明,以免重蹈覆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