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發泡餐具不能止於“禁”與“放”

http://www.CRNTT.com   2013-05-07 11:14:34  


 
  ■ 解禁後更考驗政府“良心”

  發泡餐具直接關係食品安全,如果無法保障其衛生安全標準,貿然解禁,由誰來對消費者的健康負責呢?作為白色污染的源頭,發泡餐具在民間和環保界早已臭名昭著。在被禁14年後,突然解禁,必然引發社會和業界爭議。特別是曝出發泡餐具解禁,是廣東10家企業涉嫌出資450萬元聘請北京某律所公關游說的結果,更是讓人感覺石破天驚。

  按照相關部門所言,發泡餐具符合國家食品包裝標準、可回收再用、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使用、節約石油資源、民眾環保意識已提高,因此解禁合情合理。

  實際上,在中國全面禁止發泡餐盒的十幾年中,國內依舊有不少企業在生產發泡餐具,這些餐具並非都出口到了允許使用的國家和地區,大量不合格的發泡餐具流向中國市場。從記者的調查來看,不少企業並未採用食品級原料,生產環境和流程根本難以讓人放心。譬如廢料、邊角料被再次回收利用,製造發泡餐具,而這些原料根本無法保障食品安全。

  對於在國家禁止發泡餐具的14年間,相關執法部門都能放任不守法的企業用廢料生產發泡餐具,那麼解禁後,執法部門又如何保證企業合法生產?不僅如此,一些黑心企業地下生產,如何監管將成為一個難題。如果對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的監管沒有明顯提升,解禁之後,大量不合格發泡餐具將湧向市場,對公眾健康的損害可想而知。同時,中國的發泡餐具標準,因政策法規等限制,本身也遠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

  要解禁發泡餐具,首先應該提高生產標準和准入條件,加強監管,並立馬著手建立回收體系。這些準備沒有做好之前,貿然解禁發泡餐具最終損害的只會是公眾的健康和權益。

  □ 結束語

  “你禁還是不禁,一次性飯盒都在那裡,永不分解!”。不過民意關、管理關和回收關,解禁帶來的惡果將不堪收拾。

  (來源:新浪新聞《新觀察》第258期/2013年5月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