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地產調控需要長效機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5-26 09:02:07  


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正處於“十字路口”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訊/據報道,近日召開的房地產行業內部會議透出信息,針對現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和觀察。一段時間後,若調控效果無明顯起色,不排除調整政策的可能。

  財經網刊登媒體評論人鄧聿文文章表示,一邊是政府瘋狂賣地,一邊是二手房20%的所得稅被“懸空”,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正處於“十字路口”。

  日前有報道說,北京單日賣地35億。另一方面,新“國五條”出台至今,除北京外,二手房交易個稅按個人所得20%徵收的政策,在地方落空,從而使得政府控房價的決心遭受廣泛質疑。

  事實上,出現上述中央地方政策不同步現象,並非始自今日,我們向有“政策不出中南海”之說,這里固有幅員廣闊,國情複雜的因素在內,但從政策執行層面看,倘若中央政策每到地方就被各種借口“架空”,導致政策最後落不了地,這並非是個好現象。

 文章分析,多數情況下,導致政策“懸空”現象的原因,也在於政策本身有問題。中國各地千差萬別,要想用一個統一的政策去調控,確實會使具體負責政策執行的地方政府感到左右為難、無所適從,這個時候,出於地方利益考慮,採取變通的辦法,也就在難免。

  具體到新“國五條”二手房交易20%的所得稅這一措施,爭議就極大。國家原本以此抑制投機,促進交易,但在房價已經漲幅巨大的情況下,徵收20%的所得稅不是一個少數目,很多二手房主會為了規避這一稅收,在目前賣方市場的條件下,轉嫁給買主,讓其承擔這筆費用,而二手房購買者則會選擇觀望,這樣市場仍是激活不了,房價漲不上去但也降不下來,仍然沒有達到政策意圖。

  對地方政府來說,許多地方,尤其是一些二線城市,產業基礎薄弱,地方財政來源於土地出讓收入和房地產稅收,20%的所得稅如果導致樓市成交清淡,影響地方稅收,當然也不樂意。所以,它們一方面會想各種辦法拖延或幹脆不執行中央政府部門的指令,包括借重民意;另一方面,又有著賣地的衝動,因為賣地能夠製造樓市繁榮的假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