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中公共外交:“財團”的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3-05-28 11:39:53  


 
  “《江南style》和鳥叔的走紅,不僅是對我們財團,對整個韓國對外文化交流有了促進作用。在擴大和傳播韓流的過程中,不但傳播了韓國的文化和價值觀,也宣傳了很多普世的價值觀,這是我們認為非常珍貴的。另外公共外交不僅要把韓國的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還同等關注外國文化,將其帶到韓國,介紹給韓國國民。交流需要雙向進行,不然會有副作用。我們建有外國文化中心,免費把外國文化介紹給韓國國民,全年都有展覽等活動。”金泰煥談道。

  “我們在向中國傳播韓流的同時也注意引入中國的當代影視,比如新版三國演義即將在KBS播出,另外我們也關注很多中國當地電視劇,比如反映家庭倫理生活的,我們希望能多引進這些到韓國,這對韓中友好有利。”金鋐爍表示。

  但金泰煥也指出:“現在的韓流或許不能維持很長的時間,韓流和《江南style》的主要推動力是商業。上世紀80年代日本音樂席捲了整個亞洲和世界,但後來也衰落了。我們應該考慮‘耕田模式’,耕田就是先用牛或農作工具撥開地面,然後才能播種,韓流就像撥開土地一樣會讓人對韓國產生好奇心,然後應該緊跟著這個潮流灑下種子。我們的種子就是各種知識外交,如學術方面,還有企業公共外交,如三星的文化影響力。我不羨慕日本的公共外交,但我羨慕日本的企業公共外交,像日本索尼等企業在東南亞開展的公共外交令人驚訝,所以我們計劃把韓國企業公共外交作為新的領域。”

頭疼網絡反韓流

  對於韓國公共外交來說,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中韓兩國的網絡民族主義。“目前中日韓三國在網絡上普遍互相厭惡對方,產生了大量的謠言,有些甚至進入正規媒體,很多記者和輿論工作者對此也不進行求證,大量地傳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人民網韓國公司總經理周玉波對時代周報表示。

  2008年中國網絡上出現了一篇影響極廣的文章稱“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樸芬慶發表論文稱孫中山擁有韓國血統”後,這篇文章迅速被中國各大報紙和網站轉載,引起風波。經證實,成均館大學根本不存在樸芬慶這個人。這篇後來被稱為當年十大假新聞的報道對中韓關係和韓國的國家形象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除了稱孫中山是韓國人外,還有諸如“韓國政府稱孔子是韓國人,韓國學者稱漢字是韓國發明”等謠言。“據我調查,很多謠言的製造者主要是為了增加轉發量,達到一些商業目的。”周玉波透露。

  另一方面,對韓國的公共外交來說,糾正韓國社會對中國的一些負面印象也是工作重點之一。這幾年,在韓國媒體和網絡上也有很多關於中國的不實消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