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TPP與中美關係的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3-06-04 07:46:3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6月4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TPP與中美關係的前景》指出,近日中國官方改變了其以往對“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的消極態度,表示要對TPP作綜合評估,對參加TPP的談判持開放態度,美國方面則表示在一定的前提下歡迎中國加入TPP談判。中美兩國這種態度的轉變,無論對中美關係還是對整個世界經濟局勢來說,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詳論如下:

  近日,中國官方改變了其以往對“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的消極態度,顯現出非常積極的姿態,表示要對TPP作綜合評估,對參加TPP的談判持開放態度。同時,美國方面也似乎改變了以往不明確的態度,表示在一定的前提下歡迎中國加入TPP談判。

  如果中國開始TPP談判,中美兩國之間在此問題上達成共識,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可以說,中美兩國目前這種態度的轉變,無論對中美關係還是對整個世界經濟局勢來說,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

  TPP並非美國創始。甚至可以說,早期開始的時候,TPP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沒有美國的跨太平洋的貿易集團。但一旦美國加入,TPP就完全變了貌,演變成為美國“重返亞洲”的關鍵一步。而美國的“重返亞洲”顯然和中國有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東盟(亞細安)國家的經濟貿易關係迅速發展,尤其是在建立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後,中國和東盟經貿關係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中國和東盟關係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中美兩國在東盟的平衡局面,局勢開始向有利於中國的態勢發展。不過,應當指出的是,中國和東盟發展關係,並沒有任何意圖要排斥美國或者其他任何國家。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和韓國各自在東盟區域和中國的競爭。競爭的結果是,中國、日本和韓國各自和東盟形成了10+1機制。美國在東盟經濟影響力的“消退”,主要還是美國本身的因素,而非中國或者其他因素。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霸權。這應當說是美國霸權的頂峰,其影響力達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當時,除了歐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同美國競爭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解體之後所出現的巨大國際權力空間,而歐盟和美國同屬西方陣營,並不構成真正的競爭關係。可惜的是,美國在成為唯一霸權之後,其權力缺失制約,開始犯重大的戰略錯誤。美國想“終結歷史”,通過把西方式民主自由推廣到全世界,從制度上確立美國一霸天下。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武力開路,發動海灣戰爭,在南歐拓展民主空間。九一一恐怖主義事件之後,美國又把戰略重點轉移到全世界範圍的反恐戰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