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琉球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3-06-09 08:23:02  


 
  二

  檢視所有沖繩民族主義的論述,可以發現:幾乎所有論述,沒有不提及那存在了五百年的王國歷史的。不止於此,沖繩過去那擁有“獨立國家”的歷史記憶與因日本的吞並而亡國後的近現代史經驗,還成為如今沖繩爭取權益或與中央政府抗爭的籌碼。

  1996年圍繞著美軍基地問題而引發的沖繩與中央的一連串激烈衝突中,沖繩縣知事大田昌秀在拒絕簽署延長美軍基地使用權訴訟的陳述書里,就在前部分花了近五十頁的篇幅,詳細陳述了曾經是“獨立國家”的沖繩在日本統治下的苦難歷史。這段歷史基本上與戰後才出現的美軍基地毫無相幹,大田知事的“善用”歷史,支持了圍繞著族群認同何以被凝聚與激活的眾多理論研究中的“工具論”觀點。

  即使沒有明確的目的或抗爭對象,一般沖繩民眾對那一段有別於日本本土的五百年王國歷史與文化仍是津津樂道的。這一點從一般觸及沖繩歷史的簡單陳述,譬如許多觀光介紹資料中,也得到印證。值得留意的是這些介紹資料中所言及的有關琉球王國的定位。近年流行著一種說法,幾乎已經成了一種定說,即“琉球本來是一個獨立國家,但是自1609年薩摩入侵後,琉球就喪失了獨立的地位”。分析該說法的語境,筆者以為重點在於通過強調過去的琉球,與今天的沖繩不同,並非日本的一部分,而是擁有過自己的國家和獨特的文化,來表達對沖繩的認同感。不過,如此的琉球“國家觀”是否符合客觀事實?筆者以為值得商榷。那麼究竟應如何定位“琉球國”?琉球與中國以及日本又是何種關係呢?

  巡視琉球國的歷史,雖然其間經歷跌宕起伏,然而整個歷史脈絡卻是比較清晰的。琉球於1429年建國,直至1879年為明治日本所吞並為止,王國一共維繫了四百五十年之久。琉球王國由始至終一直被納進“中華世界體系”(或稱“華夷秩序”)里面,幾乎不曾中斷,即使在明清交替時期,與“天朝上國”皇帝之間的“朝貢—册封”關係也很快得到恢復。其實,琉球向中國朝貢始於其前身的“三山”時期。明洪武五年(1372),“三山”里的“中山”率先遣使向明朝朝貢,“山北”與“山南”也隨後跟進。與“琉球”以及國王的姓氏“尚”一樣,“三山”的稱謂亦為中國皇帝所賜,其中“山”有島或國的含義。

  中國與琉球的宗屬關係長達五百年之久,其間中國極少直接介入琉球的內政。不過,琉球的建國以及王國初期的運作卻與明朝有密切的關係。譬如,“三山”時期,就有程複、王茂、葉希尹、懷機等來自明朝的人才得到重用,他們多位居國相乃至攝政,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輔助中山王的懷機。懷機除了妙用兵法,直接促使尚巴士統一琉球外,還主導了王宮首里城與那霸港的建造,並開啟了與南洋的貿易關係。然而,究竟懷機如何前來琉球,至今未有定說,其中較有力的說法,是接受明朝皇帝派遣,前來輔助琉球建國。明朝與琉球的密切關係,還包括關係伊始就開始接受琉球定期派遣官生前往國子監就學,並賜琉球“閩人三十六姓”,以協助王國之營運。

  琉球國運的一大轉折,是位於日本鹿兒島地區的薩摩藩於1609年派兵入侵,琉球並從此被迫暗地里向日本稱臣,定期交納沉重的賦稅。此後二百七十年間,琉球遭受到薩摩的經濟壓榨與政治控制3,然而薩摩與琉球的關係並沒有公開,使得琉球的國體得以續存,而中琉的宗屬關係也得到維繫。如此,一方面奉中國為正朔,安於“中華世界體系”內,而另一方面,又屈服於日本,接受某種程度控制的“雙重附屬國”身份,戰後琉球的史學家們稱之為“兩屬時代”。

  如上所述,如今沖繩的不少歷史記述,趨向認為獨立的琉球王國在薩摩入侵後喪失了獨立性。其實,客觀而言,在此之前琉球已為中國之藩屬,並非完全獨立的王國,只是薩摩的介入,進一步削弱了琉球的獨立性。儘管如此,琉球作為有一定自主性的一國地位,在步入近代時期也相繼得到了一些歐美國家的承認。這種可能蛻變成近代主權國的地位,從1854年琉球與美國簽署《琉美和親條約》、1855年與法國簽署《琉法和親條約》以及於1859年與荷蘭簽署《琉蘭和親條約》都可以得到佐證。整體而言,琉球一方面為中國與日本的“附屬國”,另一方面又能維持自己的國體。因此,其王國時代的地位,著實應視為“半獨立王國”。

  面對如此的王國地位,王國末期的琉球人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抱有如何的國家意識?同時如何理解琉球與中日之間的關係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