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歷史反思:文革前高考“不宜錄取”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07-06 10:26:11  


 
  江雪,1954年從入朝志願軍退役經考試插班到育才中學初二,始終保持門門功課5分的優異成績。被保送入高中後,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小說,又是校學生會副主席、團支書,還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幹部”,1959年高考時,江雪對自己的政治表現和學習成績都是很自信的,報了北大、北師大等名校。然而,他接到的是一封這樣的信:“……由於招生名額有限,今年你未被錄取……”。後來,江雪才知道自己因為家庭出身問題而落榜,並獲悉在1959年的文科考生中,各科成績都在85分以上的,全省只有兩人,江雪分數最高。當時有八所大學都想錄取這位“省文科狀元”,可是均在“不宜錄取”政策面前望而卻步。

  範天成,是老師眼中的文理全才,高中時對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理論,化學中的電離理論,數學中的非歐幾何體系十分著迷。他興趣廣泛、視野開闊,已經在有意識地追尋前代成功學者的科研思路與方法,以期為升入大學後及早轉入創造性研究做好準備,這樣的學生也因家庭出身問題被“不宜錄取”。他找工作時碰到一個急需語文算術代課教師的小學,聽說他語文算術都能教,高高興興地把他領走。

  呂延梅,初中時是“全5分”學生,被保送到高中部。他雖出身富農,但自恃學習成績優秀,報了北京大學數學系。他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信封右下角印著北京大學四個字,但被藍水鋼筆劃掉,改寫成“開封師範學院”,又被用鋼筆劃掉,最終改定為“開封師範專科學校”。開封師專屬兩年制大專。呂延梅雖被該校錄取,上的卻是一年制的數學短訓班,這種短訓班不算學歷。從北京大學一降再降,落到師專一年制短訓班,呂延梅可謂1959年高考“降格錄取”的典型。

“不宜錄取”遍及全國

  當時這樣做的,自然不是開封育才中學一家,也非河南一省。受傷害的也不單是高中生,連初中生也因同樣的緣故剝奪了上高中的資格;而且這樣做並非一年。文革初期開封某中學檔案室被撬,學生們發現正要參加高考的66屆應屆畢業生的政審檔案,分類與前所說相同,此事曾引起轟動。這無疑證實了直到1966年“不宜錄取”、“降格錄取”仍在執行,只是因為“文革”突起導致高考中斷,才悄然止息。經查檔案,1958年河南省某市高考“不宜錄取”的比例是7%,1966年是6.1%。自1958年至1966年,8年里全國遭“不宜錄取”“降格錄取”的高、初中生究竟有多少?只有問老天才能知道。

  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在《我的祖父孫中山》的後記中記述:“1955年,我從上海第八女子高中畢業,我三年高中的總平均成績在90分以上,還被評為五好學生。在教師的指派下,我還負責幫助五位同學通過了畢業考試。雖然有這樣的成績……我不能進入任何大學讀書。我對自己的未來非常悲觀,卻連哭都不敢哭……就寫了一封信給祖母宋慶齡……祖母很快回了信,信上說:上大學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不過,她在信的最後一行提到:但願我明年能進入大學;次年我進入上海同濟大學。”孫穗芳的回憶表明1958年以前高考中也有類似的政審條件。只不過1958年以後政審涉及的內容更多了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