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財政與貨幣政策適度搭配需依形勢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3-07-20 10:59:16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訊/自2010年10月刺激經濟的宏觀政策“擇機退出”之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便又回到反危機之前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狀態,即鬆緊搭配的反方向組合狀態。

  經濟參考報發表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文章表示,財政政策雖然擴張力度有所放緩,但擴張性的方向仍是明確的,不過是從“更加積極”回到“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則相對比財政政策發生了方向性的逆轉,從“適度寬鬆”逆轉為“穩健(從緊)的貨幣政策”。

  這種宏觀經濟政策的鬆緊組合方式,在1998年下半年就提出,不過1998年下半年至2002年,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及國內出現的新一輪結構調整中的內需不足,形成較嚴重的需求疲軟,增長乏力,產能相對過剩,此前所制定的宏觀經濟政策適度從緊的目標導向與經濟出現的新失衡嚴重不符,1998年上半年之前的中國經濟失衡總體上是需求膨脹,因而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反通脹,宏觀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從緊(黨的十五大決議中明確提出,在整個“九五”計劃期間,宏觀經濟政策適度從緊),為應對新的需求不足的失衡,宏觀經濟政策從全面緊縮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雖然是反方向的鬆緊搭配組合形式,但總體上相對於此前是擴張性的,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才有了經過幾年的物價指數負增長後,到2002年克服了通縮現象,迎來了2003年-2007年的高速增長。在2003年至2007年經濟高速增長中(市場增長率達到10.6%以上)財政與貨幣政策仍保持了鬆緊搭配的格局,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確採取了不同的方向,主要原因在於這一時期高速增長中,國民經濟不同領域出現了反方向失衡的結構性矛盾,在投資領域需求膨脹,重要投資品價格居高不下,而在消費領域需求疲軟,特別是工業消費品產能普遍過剩,這就使宏觀調控既難以全面擴張,也難以全面緊縮,因而採取財政與貨幣政策鬆緊搭配反方向組合是降低宏觀決策風險,提升經濟穩定性的需要。2008年下半年全面反危機之後,宏觀政策進入全面擴張,2010年10月擇機退出以來,重回鬆緊搭配的反方向組合,但其原因和內涵都與反危機之前的政策反方向組合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