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克強推進購買公共服務大有深意

http://www.CRNTT.com   2013-08-04 08:33:04  


  中評社北京8月4日訊/近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總理要求立即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輿論和專家均稱此舉有多重利好。李克強此舉,實為一系列政府自我革新中的關鍵步驟,除了溢出一些當前“利好”,對於轉換政府職能、調整經濟結構、改善社會治理、聚積民間正能量,都深具意義。

  激發政府能力、社會動力、市場活力

  新華社發表記者王希孟述評文章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李克強也一貫主張,釐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

  在新的發展階段,處理政府、社會、市場三者關係,要抓住三個核心詞:轉(政府轉職能),扶(扶社會組織),活(搞活市場)。只有把政府能力、社會動力、市場活力都激發出來,才能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李克強總理力推向社會購買服務,既有利於提升民眾生活質素,也有利於改善政府施政,倒逼政府更新觀念、提升能力。一些學者認為,政府、社會、市場三翼齊飛,三力合一,有利於控制行政機關規模,促進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發育,有利於實現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的和諧共生。

  其實,不管多麼英明神武的政府,其能量與億萬民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相比,與生生不息的市場活力相比,高下相形,不言而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政府無法包辦。

  創新公共服務機制集聚社會正能量

  文章表示,環顧域外,政府購買服務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政府不能只採購貨物。發達國家的政府莫不借重社會力量,開啟社會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再大的政府也只能是有限政府。而社會需求既繁且多,不同地域的民眾又各有所需。沒有一個政府可以包辦一切。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改善民生,本來就是眾人之事,聚集民力是理所應當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