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自經示範區正式上路 附帶效果搶先展現

http://www.CRNTT.com   2013-08-09 08:58:10  


 
  誠然,“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原意,並非是兩岸關係,因為馬政府認為其在海峽兩岸之間的效益,已由“ECFA”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後續性協議所承擔和發揮,因而其主要是為了推動台灣加入“TPP”服務。但由於“TPP”的“門檻”甚高,將會對台灣經濟造成衝擊,更將會惹來民進黨等反對黨的激烈反對(實際上“門檻”並不太高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已經已鬧得天翻地覆),因而就以開放程度較低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預作鋪墊,並以“溫水煮蛙”的手法逐步擴大開放,為台灣加入“TPP”等國際區域間自由貿易協議和服務貿易協議創造必要條件。但無可否認,在這個過程中,也將能順帶為海峽兩岸間帶有自由貿易協議性質的“ECFA”、《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協議“解套”。

  其二、馬政府目前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本已是民意極為低迷之下,偏又遭遇各種重大負面事件,包括“洪仲丘案”及其所引發的“六天部長”等的連串打擊,真是雪上加霜。而這個“自由經濟示範區”計劃的正式上路,或可在某種程度上起到“轉移視線”的作用。遺憾的是,“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經濟改革發展並非在短期內就可以收效,必須要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遠水救不了近火。何況,馬政府相關部門的宣導及論述能力確實不如在野民進黨,很多本來立意甚佳的政策措施和兩岸協議,只有馬英九、王郁琦等少數幾個人在廟口開講(但也僅只是“老虎交合一次過”而已),其餘官員“闊佬懶理”,躲在冷氣房內“嘆世界”,既不雷厲風行貫徹落實也不認真積極宣導解惑,任由民進黨佔領輿論陣地及道德高地。等到馬政府驚覺“不對路”,思量要反被動為主動,奪回輿論陣地時,這些好政策措施和好協議,都已經被戴上了發揮著“一句頂一萬句”效果的“原罪”,宣導得再多也無濟於事。

  其三、本來是對台灣經濟發展甚為有利,更將會為台灣加入“十加一”、“十加三”等區域性自由貿易區創造有利條件的“ECFA”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協議,由於馬政府執行無能,也由於馬政府疏於宣導,致使“ECFA”實施兩年多來成效不彰,並沒有發揮其本意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得民進黨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刻意加以抹黑渲染,而導致部分民眾對兩岸協議產生懷疑以至質疑的態度。由此,不但是使得民進黨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掌有了“理論依據”,而且就連馬政府內部也有人自我洩氣,對日後“ECFA”的後續性協議能否爭取到對台灣更有利的條件(尤其是北京已對馬英九“只懂伸手,只管回報”有所微言的情況下),即使是北京並不計較能繼續推出單方的“惠台”措施,也能否獲得台灣民眾接納,而心中無底。再加上大陸的經濟發展勢頭已經放緩,今年曾經發生過“錢荒”,而且各地一些地方政府可能“資不抵債”,瀕於“破產”邊緣,大陸經濟是否仍能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引擎”已產生懷疑。因此,不能將所有雞蛋都放在大陸的一個“籃子”上,而應當尋求外國市場,尤其是爭取加入“TPP”,並加快與世界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的步伐。馬政府此時推出“自由經濟示範區”計劃,也就有著針對這種實際思想,並加以因勢利導,以轉移質疑“ECFA”成效欠佳,及不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情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